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境遇,有些茶却是一生中不可缺少的。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过团年饭,巫青说去泡茶。
这时,巫青抱着茶壶说,家里有几样好茶,都是你们晚辈们孝敬的,你们喝哪一种?
农天一说,就泡咱们家自己炒的茶叶。
巫青说,那么多好茶叶不喝,怎么非要喝这个粗叶子茶?
农天一说,我们是一家人,又不是外人,不必拿那些好茶叶讲面子,再说了,我们从小就喝惯了这种粗叶子茶。
这个“粗叶子茶”,农天一是受教书先生的影响。他的启蒙老师祁先生是凤山人,常常喝这种“粗叶子茶”。因此农天一慢慢就跟着祁先生喝习惯了,有时还真的就放不下了。
巫青拗不过,只好照办。
不一会儿,巫青端来一壶茶,用瓷杯一一给大家倒上,边倒边对儿子说,“也是的,你小的时候,如果来客了吃一顿肉,我就叫你先喝一杯茶后再出去玩,怕你消化不好,免得出门咽了风、嗝了食。”
农天一坐在火垅边,手捧热茶笑了笑,又情不自禁地将鼻子靠近杯沿,用力吸着杯中清香。茶水滚烫,他不敢用嘴唇接触茶杯,只能用眼睛盯着黄得透亮的茶水。
农天一看到大家用嘴对着茶水吹,然后迫不及待地吸杯沿上烫嘴的茶水。
农天琴说,这个茶汤厚,好有味呢!
丹霞笑着说,吃了义母做的鸡蛋糕、拖皮子肉,再喝这个茶最舒服不过了。
白龙杰也跟着附和道,“这粗叶子茶,味道就是不一样。”
农天一吹了吹茶水,吸上一小口,茶水顺喉而入,一股独特而又十分熟悉的清香味儿浸润到心底。
他边喝边说,常年跑外,喝过各种各样的茶,还是香不过家乡炒的凤山茶!
凤山茶,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凤山及周边一带的茶。汪秀才曾经在《荆山随笔》中写道:沿凤山山麓三四里曰“童家畈”、“徐家畈”、“汪氏山庄”,皆产茶,汪氏尤绝。这里所说的童家畈、徐家畈均在凤山西南面;汪氏即汪氏山庄,也就是汪秀才家了。
凤山茶树多生长于山脚、山腰。不像其他地方的茶园,多建在较平坦的山岗坡地。有的为了采摘方便,山民就把茶园尽量开垦得平坦些、宽阔些,把茶树栽培成行,整齐划一的样子。
凤山茶园多是依山形而建,大小不一,较小的,大多不足一分地,有的甚至只有一米见方,仅能长出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