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罢了。
节奏进一步放缓,从3/4拍变成了3/2拍,调性从灰暗的b小调变成了更黑暗的、全曲唯一e小调。
持续跳动的通奏低音以半音级作下行,仿佛是送葬人的沉重步履,共陈述13次,形成了典型的哀伤风格“帕萨卡利亚”变奏曲:
“她在诺阿时代行走时,为我们而坠入深渊,熄灭、冷却、受难而埋于黑夜......”
第17分曲“日落仪式”。
为了表达对这一教义中悲剧事件的剧烈感受,音乐极尽描绘之能事,以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手法来建构这一乐曲。
人声旋律以吟诵音和下行倚音构成,“哭泣”音调在各个声部间进行模彷、不绝如缕。
《信经》是受洗的信众们诵读誓词的阶段,此时这一环节在“日落仪式”的音乐声中开始铺排。
辅祭人员依照区域分工,有条不紊地将圣水赐予各组领头人,再分发进民众们携带的杯盏,进行擦拭与净化。
范宁同样也在跟着听众一起吟诵祷文,不过他第一次在某个问题上递进式地想了几层。
是的,他在再现巴赫的这首《b小调弥撒》时,的确同往常一样,微调了部分前世蓝星上“圣十字教”的歌词文本,以适应这个旧工业世界的教义。
“但是为什么,弥撒的总体框架还是这么相似,几处核心的教义或事件,与前世的西方教会‘圣十字教’也有一些近似之处?比如‘三位一体’,比如‘赋予形体’较之于‘圣灵感孕’,‘日落仪式’较之于‘钉十字架’,还有接下来的‘第二拂晓’较之于‘三日复活’......”
在他的遐思中,最后一个和弦于G大调终止,乐队以舞曲性质的3/4节拍,爆发出兴高采烈的D大调五声部合唱。
“她如密传所载,于预言下升起。”
“于预言下升起,带来第二拂晓!”
第18分曲“第二拂晓”,乐句之间以平衡有力的走向穿插交织,节奏强劲而富有韧性,呈现出一派“复活”的欢庆气氛,随后男低音咏叹调登场,《信经》的句子也从“救赎”部分过渡到第19分曲“虔信圣灵”部分——
“我虔信圣灵。”
“我虔信唯一,她是主及赋予生命者。”
“她曾藉先知发言,与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
旋律以协和的平行三六度和轻柔摇曳的三连音,再度呈现出一曲田园风格的赞歌,以此过渡到五声部合唱的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