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殿内众人无一不面色凝重,包括刘弘,以及身旁的代王太后薄氏,太后张嫣在内。
岁不丰登,是封建时代最常见,却也是最无奈的一桩‘灾祸’。
粮食欠收,意味着朝堂许多规划需要延后;外族入侵不能回击,只能祈和。
最为关键的,是百姓必然会因此,饱受饥寒交迫之苦。
对于太后张嫣而言,这样的状况,无疑算得上很严峻——如果撇开前段时间,陈平周勃做乱长安之时不算的话。
而对于大部分朝臣而言,农产欠收,甚至是跳水式腰斩,也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汉室的农税,并不是钉死的‘每人多少钱’或者‘每亩多少钱’,而是按照收成的比例,将实际收获的十五分之一上缴中央,作为农税。
若今年关中农产真如审食其所说那般,直接腰斩,那就等同于中央财政收入也同样减半;明年各有司属衙的经费,也减半。
将军费、宫讳维护费用计算在内的话,有司属衙的经费甚至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不削行政经费,总不能削军费,让本就吃不饱肚子的边防战士没饭吃吧?
至于让皇帝刘弘连带着整个皇宫过抠搜日子,自也是不可能。
算来算去,中央财政收入减少的部分,大半都会被摊在行政经费之上。
“唉···苦也···”
一想起明年,就要过三菜一汤的困苦日子,大半朝臣都不由哀叹一气,旋即思虑起对策:从何填补这块缺口呢···
“岁初,安陵杜氏屯粮居奇,关中粮价鼎沸;朕见生民疾苦,唯黎民苍生计,着少府立主爵都尉,以售平价粮于市,安民之心。”
等审食其回到朝班之后,刘弘简单做了个开场白,便将自己的计划悉数道出。
“时以至今,主爵都尉之所能,相比已尽显于诸公当面。”
“诸公皆国之柱石,以为主爵都尉所行之‘粮价保护’,于吾汉家利弊几何?”
勉强按捺住自卖自夸的冲动,刘弘将问题,扔回到了朝臣百官的手中。
粮食保护价究竟好不好,但凡是个有眼睛的人,就都能看出来——除了商人会觉得不好,没有人会反对如此利国利民的政策!
但作为君王,刘弘的政治认知已经逐渐成熟;政治手腕,也逐渐向着历史上那些水准线以上的君王靠近。
——政策,还是由朝臣提出,起码得朝臣认可,才能更好地施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