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门口,缓缓的叩开了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学府大门。
这算是在屈原出使齐国之前有幸比他早一步目睹了稷下百家争鸣的盛况。
经过向路人的打听,才得知学宫在城西门侧,靠近护城河左右皆设有大型讲室,齐王王为来自列国的名士所设。(《稷下赋》齐王乐五帝之风,嘉三王之茂,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于是筑钜馆,临康衢,盛处士之游,壮学者之居,美矣哉!)
远看稷下学宫,高门外隐约望见里面葱茏一片。学宫横跨面积辽阔,屋舍长檐,错落有序。几只飞鸟从护城河飞跃,进入学宫。忽见几人从学宫内走出。各个服饰儒雅别致,复杂的配饰悬于衣摆间随风飘动,环佩琳琅悦耳。头戴流苏发冠。
学宫内学子雅士,净冠素履,端居危坐,规行矩止。相聚一室奋一人拈须而论,一人拂袖高谈,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荣誉樵株,为之蓊蔚,訾毁美,化为瑕疵。他们求同存异,谈论间也不会去扼杀反对他人观点,总之是有所保留。
学宫历届领导,亦不是官方任命,乃由群众公推,任期也不固定。不治而议,资治论衡;议执政之善否,作书讥讽;言治乱之正邪,以干世翁;陈述利害,发挥作用。人才济济,各有专攻;上说下教,纵横驰骋;讲学辩难,百家争鸣。
这里招揽各国的宾客,揽储天下的俊英。设立学士、博士,有的任命为讲师、先生;享有“上大夫”,尊崇为“客卿”。
而且为苦寒士子开辟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众人才纷至沓来。居住迁徙的“徒属百人,资养千钟”;出行是“从者数百,后车数十乘”。人来人往,不定行踪。
稷下学宫的发展之快,走过的漫长历程。在历史上存在一百五十年,遗留丰富之内容。为同时代以至后世提供优厚物质条件,创造和谐学术环境;
站在稷下学宫门口,偶尔有人出入,昭碧霞感受着清风抚耳吹过拂过眼镜,叹为观止这千年前的文化盛典在这万里晴空白云下自与智者气息相呼应。学宫外水滨空旷,气息悠香;
昭碧霞一身儒士的打扮,进入里面正欣喜没人阻拦,看来学术自由真的是名副其实。大堂聚集人群,学派各异名人荟萃,人数多至“数百千人”。孔北老南两大学派,对垒互峙相互论辩不分伯仲,九流十家,继轨并作。文化的气息如春雷一声,万绿齐茁于广野,又如火山炸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大开眼界。
昭碧霞想走进前去观摩一场辩论。却发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