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据编辑说,周二的选题会并不顺利,画册的提案被否了。但编辑自己还是颇有信心的,觉得可能是因为时间太仓促了,图册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太想清楚,没有上升理论高度,所以社里才不看好。如果用一点时间打磨,跟一些传统文化、国学精神做结合,他相信下次选题会可以通过。
本来是要给我洗脑的王总,不小心被我一句“既然有意义,为什么不做?”所打动,一身侠客情怀被激发起来,信誓旦旦地表示这本画册一定要做,就算出版社不立项,他自己也要做出来!
于是之后的时间里,我们忙着做菜拍照,忙着选茶画茶,忙着读国学引经据典,忙着为图片搭配适当的文字和故事……
与王总出书的事情同时发生的是书画协会的王哲王老师,他提出用竹苑的地方做一个在网上直播的艺术家访谈节目。
王老师保持着艺术家一贯的热情和冲动,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带着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来到竹苑,我以为他只是带朋友来的,结果他却留我和他们一起聊聊,这才知道这位先生是一个自媒体的制片人,这位先生也很热情地介绍起他的方案,剩下我丈二的和尚完全摸不到头脑。
“唐总是不太清楚这个事情?”制片人看出了我满眼的疑惑,问道。
“叫我唐晚晚就行了,的确不太清楚你们这是什么事情。”我含笑客气地说。
“哎呀,我还以为王老师提前跟您沟通过了呢!实在不好意思,冒昧了,冒昧了。”
我向制片人露出理解的笑容,他也回应了一个相应的笑容。谁让我们共同的合作对象是艺术家呢?
制片人这才把前因后果跟我仔细说了。他们想做一档艺术家访谈节目,考虑到艺术家群体经常会在一般人意想不到的时候爆出闪光点,他就想用直播的方式全程揭露访谈的全程,算是他们的节目特色和创新点。之后他们把访谈的精华部分进行剪辑,访谈的内容进行书面编辑,作为系列丛书和大师讲座进行出版和发布,这样就能形成一次录制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了。
很明显,这个制片人也是个颇有情怀的人,他说了这么多,其实和我有关的只是讨论竹苑以什么形式参与这件事。是作为股东分红,还是作为场地供应方收取场租,还是以出品人的身份参与版税分成。
单就我自己而言,我当然觉得赚个场租就够了,又省心、又清楚、又有保障。但是如果这个节目收效很好,又被某个大平台看上,只是出个场地就能换一些股份,也算是天上掉的馅儿饼。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