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穿的象鼻眼,完全符合冠蝉的标准,
更令陈松意外的是,寻常玉蝉腹部上的皮纹大多是五到八道,这冠蝉腹部上的皮纹却多达12道,雕工极其规整,线条凝练挺拔,打磨光润,可见其级别之高。
玉质滋润,琢雕精致,纹饰写实,异常逼真,实属在众多汉蝉中出类拔萃的稀见品。
“好家伙,原来是西汉中期的,难怪了。”
陈松看了下蝉头,心中了然。
先不说工艺,单造型来说,这蝉形薄而大,就不是战国时期的,属于西汉,而西汉早期玉蝉外形呈平头形状,中晚期为圆头形,晚期的玉蝉眼珠也多跳出廓外。
这件玉蝉为圆头,眼珠并未跳出廓外,属于典型的汉代中期器物,也只有汉代中期才能将这种简约做到巅峰,至于东汉以后,因殉职制度改革,是不会再有此魅力风格的玉器,哪怕后世有人仿制,也空有其形,毫无神韵可言。
第二件是一个和玉蝉差不多大小的玉带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以钩连腰带的,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纽等组成,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流行于各地,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用途和今天的皮带扣差不多。
在时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曾几何时,满大街晃眼的“爱马仕”和“lv”腰带标志一度火爆,如今的奢侈品你有钱就能买,可古代的富贵和时尚可不仅仅是有钱那么简单,这体现身份和品位的带钩便成了古人腰间的潮流。
带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成熟于春秋时期,据古文献记载,春秋时齐国管仲追赶齐桓公,拔箭向齐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他不记前仇,重用管仲,终完成霸业。
流行战国至秦汉时期,往后带钩的使用由于服饰变化渐渐减少,一直到宋代由于复古风潮的传播使带钩又流行起来,元代时,玉带钩被蒙古人用于腰带上,遂再度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形制主要源于战国两汉的玉带钩造型,并随着工艺能力的加强,玉带钩的加工更佳精致且出现了各种异形的风格。
这件玉带钩造型精美,纹饰古朴,雕双头瑞兽,共用一体,前端圆鼓,雕一兽首,圆目宽额,浓眉横,细鼻梁微凸,大兽嘴,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