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河水静静地流动,橹摇不费力气,不快也不慢。
老三坐在船头想着姚老幺的话,脸上有了笑意。听说上游珠溪镇开了几座水碾,东家姓周人称周公子,据说是个外乡人,还有些背景。他的碾房新开张,碾米每担只收三到四升谷,是本地市价的一半。而且开张的头三曰施粥,敞开吃!听回来的人说,头一日这周边乡镇来看热闹和吃白食的,扶老协幼怕不下五六百人,站得密密麻麻。
这个周公子,老三下意识地摇摇头,这不是做买卖的本份,不是长法。这不,东家也觉着不牢靠,趁着现在碾米还是这个价钱,让他们又运来两船二十担谷子赶紧去碾了。
船行一个多时辰到了珠溪的周家碾房,这是一个不大的勉强算作码头的河弯,这时候河弯里密密实实的停着船,大多都空着,象他们这样刚到不久的,还在等位置靠岸搬粮食。
看得出来人确实多,岸上男女老少打堆摆龙门阵的,四处溜达的,比赶集热闹。粮食搬到了碾房外,自己看着,还得再出一个人去排队,岸上有人过来给他们分发着染了红头的一尺竹签,每船两支。跟老四他们打了个招呼,老三就挤进了碾房。
碾房很宽,碾轮也大,碾糟对角有丈把长。关键还是快,碾轮转得明显比用牲口拉的要快,也比他见过的其他水碾快,许是这里的水势大且急的缘故,老三暗想着,好像总感觉哪里有些不一样?
人们围着碾子喜笑颜开指指点点,不一会待糟里的谷子碾熟,碾工松开缆绳放下闸门断开水流,让石碾慢慢停了下来,麻利地掏出碾熟的谷子装入担子,又用扫帚扫了一遍,一并铲入担中放在一边,看动作就知道请的是熟手。熟手接着拖过两担谷,依次往谷糟里倾倒并用手赶匀,之后放开水闸再次重复碾米时的过程。
一旁有人将刚才碾过的两担谷子逐一挑走。老三也跟着挑担的人出了门,又进入十来步外的另一间房舍,房内两头各摆着一台木制鼓风机。老三见过,这种风机在一些大碾房有,吹糠快得很。每台风机都由两人操作,挑担那人负责往料口加入碾熟的谷米,另一人揺着手柄鼓风,吹去了谷壳和糠在出口留下白花花的大米。他们的工,分得细,一人只做一样或两样,不像通常的一个碾工从碾米到吹糠全都做过一遍,这看似不怎么起眼,不过细细回味下,有点儿意思。
时近晌午,竹林间一块略平的地上支起了七八口大锅,锅中正熬着杂粮粥,不过看着有些稀,旁边还有四口大锅正焖着干饭。周边已围了不少人,手里拿着自备的五花八门的碗筷,有男有女仿佛在激烈地争辩着什么。
老三走近些,只见一白发老者用碗指着一煮饭的婆子质问道“同样都是乡里乡亲,为何有人吃干有人喝稀?再者,今日这饭食为何比昨日的还要稀?”他身旁众人包括几个年迈的,听罢都纷纷点头,甚为不忿。“干饭是下力的人吃的,有稀饭喝都好得很了,吃白食还嫌这嫌那的!”那婆子见他们说个不停气势很盛,用勺子搅着稀饭回敬道。“王婆子,你说个话咋没大没小的,看我不叫你家老二回去就收拾你。臭婆娘!”一个老者指着王婆子厉声喝道,众人哄笑着喊好。
“你要收拾哪个,嗯?”徐瓦儿挤到了前面,自去年挖渠修坝,新建碾,他都一直在周道手下做着主事,日渐也养成了些威势。“我说瓦儿,这一碗水还是要端平哦!有稀有干,况且越来越稀!这是不是实情,咋说的过去?”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叟说到,颇有些语重心长。其他人捏着空碗也是不住的点头,面色凝重。
“屁的个端平,吃白食还吃出感觉了?”徐瓦儿手指着白头老叟说道“陈爷子我说你是越活越昏了,别人放个屁你也跟着说香?这些个碾工在这儿下力是挣钱吃饭,工钱不仅给得够还给得高,东家额外管了两顿干饭。连我在内,但凡心里头还有点儿数的,没有不感激周东家的。唉,我倒是想问一句,你是凭啥不满?就凭你长得老?那该去找你儿子啊?周公子是欠你钱还是啥的,要白供你吃喝?你嫌不足,还有理了?”
“你,你说的啥哦!”瓦儿的一串问号呛得老叟们气势一挫,年轻的也没再起哄,反到有人替瓦儿帮腔“就是,越老越昏,事理都不懂了。”“我再说一遍”徐瓦儿停顿了一下“各位,看到有人手里拿着根红签子,是吧?那是给运粮碾米的人,每船有两支,凭签子就可以去打干饭了,敞开吃。只是来的人太多,米粮不足,另外我们也供不起,没有红签另外也没啥事儿的人就散了吧。"
⋯众人一时有点蒙“啥,散了?不是有稀饭么?”“我说老徐,不要同他们计较,还是和昨日一样就行。"有人劝道。
"唉,周公子来了,周公子来了,静一下。”声音粗哑而大声,一个黑壮的汉子吼道,有人认识那是碾工陈彪子,老碾工了,徐瓦儿从别的碾房挖来的熟手。众人寻声回看并让开一条道,只见一个年轻后生穿着儒袍走上前来,个子略有些高,脸庞瘦削倒也眉目清秀,嘴角微微透着笑意。
到得人群正中,周道略一拱手“各位,我看大家是有些误会瓦儿了,他说的是气话。我这碾房开张,大家伙能来捧场,我高兴还来不及是不是?来的都是客,只管敞开吃啊。”“可米粮着实不够咋办?”那烧饭的婆娘面露难色,又不合时宜地来了一句。“米不够加水呗,煮稀饭你是熟手了,还用我教你啊?”周道笑着道,那婆子听得一愣,“米粮也多加些,我让他们再扛几袋过来,煮稠些,总之稀饭管够哈!”周道笑嘻嘻地又加了句。
“哼!”那白发老头重重地哼了一声,“虚情假意。”说罢作势欲走,但见无人留他,一时僵在那里。“还是周公子仁义,还不多谢周公子。”徐瓦儿在一旁边说边冲周道拱手。“多谢,多谢周公子了。”众人纷纷跟着施礼,一时间竹林内锅灶边,众人不再抱怨,又排着队打饭了。那老白头见状"哼"了一声,真的拂袖而去。
在这忙碌的碾房中,老三见到了一个认识的人,同村的徐福。经打听这里还在招人并且待遇不低,略作盘算便请他帮忙引荐给徐瓦儿。
徐瓦儿看着吴老三觉着他不够强壮,“吴三哥最是实诚肯干之人。”徐福热忱推荐道。“这样吧,五日后你来一趟听消息,如何?”徐瓦儿问道,因为工钱给得高,想来这里的人不少,他还想再看看,更重要的是得看有多少人肯来他们的碾房碾米。“如此多谢徐管事了。”老三忙拱手笑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