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出发,至宁却突然因为水土不服吃坏了身子。看她走路也开始打着摆子,头上直冒虚汗,对新认女儿颇为心疼的郑和连忙寻人为她诊病,府医诊脉后报称此乃连日来操劳外加初到外地水土不服之故,只需慢慢调理即可。郑和收到密旨虽急但这一时的身子虚弱岂是立刻便能治好,便有杏林圣手在此也需开药慢慢恢复调理。然而迎归的钦差汉王已到,总不能为了这孩子怠慢了汉王,无奈之下的郑和只好率领众使者先行一步,将至宁放在尾船上由孟婆婆几人伺候着缓缓跟随而来。
待到至宁所乘的尾船最后停泊入港,天色已渐暗了下来。此间月份已至秋末,江苏一带虽属南方气温尚还温暖,但仍是秋夜太阳早落。
被孟婆婆等人扶着的至宁走到码头之上时,原先陈设的台案等一应迎接之物已俱被撤下,喧闹之音已又始遍布在码头四周。顺着最后一阶石台登上岸边。有些恍惚的至宁抬头打量了几眼这熟悉且陌生的码头,转头看了看身边小心翼翼搀扶着自己的孟婆婆几人,心中不禁暗叹一声:这数年蹉跎岁月开始的地方,我至宁又回来了。只可惜这次…我只孤身一人。
至宁口中一声不由自主的哀叹声响起,搀扶着她的孟婆婆几人立时感到她身子猛地一颤。手上托扶的力量登时重了几分。
“小姐,你没事吧。”另一名颇为机灵的刘老婆婆顿时抢声问道。
郑和先去虽未在众下属之前说明已认至宁为义女,然而这身份不明的少女整日跟在郑大监身边,一向迎高踩低自认看透了事世的众下人顿时明白起来,这是又新添了一名少主,但至于这少主是少主妇还是少主人,底下众人却纷纷猜疑起来。诸如刚才孟婆婆几人便是在不知该如何称呼这位姑奶奶上慢了半嘴。令人可笑的是明知郑大监已不能人伦的众下人却谁也没有想起至宁此刻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便是在这个早婚的时代亦是个孩子……
耳畔讨好的问候声传来,至宁心中怅意却更显甚,当初自己只是个阶下之囚,彼时同数十人一起被挤在那几乎站不直身子的木笼内,受尽了绝望,但好在还有沈十一那憨厚的面容陪在身旁。待到此刻归来,虽机缘巧合之下就此成了人上人,但孤月只影下自己却心头空洞的很。除了报仇我还有何事可做?可过了今夜我又该往何处去。至宁思虑起伤心事,心中顿时有些焦躁。正欲回头往小轿方向赶去。撇眼间却看到数棵密集的柳树尚发着绿芽儿,几名村姑打扮的妇人正在那边淘洗衣物。至宁身子已迈出半步的身子又是一怔,回忆仿佛如潮水般袭来: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