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和尚,还请留步。本监昨日忽感一梦,不知各位高僧能否帮忙解答一二。”看到和尚眼神凝滞的郑和忙出声问道。
“阿弥陀佛,郑大施主贫僧几人一心皆为弘扬我佛法旨,平日功课皆为我佛金刚旨要,于解算推演之学术却稀疏的很,才浅勿能相帮,恐不能得偿郑大施主所愿况且郑大施主乃世上少有的经见过千邦万国众生相之人,怎又会被一梦境便饶了心境。”站在五人最后面的靖真手捏念珠淡淡回道。
“这位大师严重了本监虽是厮杀疆场之人,但尤懂得佛门无上法精妙,传言释迦祖师证道前亦为迦毗罗卫国太子,后受精乳供养,草木结环方才证得三千大道。如我辈方内痴人,怎又做的到无欲无求,得无众生相。”郑和闻言立即回问道。
被唤作桑榆大师的人闻听到郑和言下之意,叹口气答道:“阿弥陀佛,众生之态相由心生,修行之道莫如修心之道,一切心无常,虑者皆忆苦。倾覆无常态,心安即归处。郑施主求解殊知众生芸芸中戒、定、慧、贪、嗔、痴诸念无不俱在求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施主解字自在心中,又何必再求他人,施主好自为之,莫再疑问他人了。”说完话桑榆大师领着几人拔腿便走。
“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郑和郑大监与至宁两人都被这话震住一时竟有些愣住了。只不过两人心中所思各有不同,至宁心中思虑道:我的大仇又如何被能像梦幻泡影般一闪而过,除非这一切从最开始便是一场惊梦。但这惊梦怎又会令我见到如此之多从未见过之人。眼看离报仇已愈来愈近,我怎能再做壁上观。
眼看那五人已走出数十步之远。再走几步转过弯去便再也追不上了。思虑之中的郑大监登时惊醒。连忙往前追上几步又朗声问道:“师傅曾言倾覆无常,然时光长短日月黑白皆唯心之所故,造苦乐处,境随千城百姓所牵。若论及凡心已无半点尘埃,又怎谈山河剑下卧龙惊鸿一瞥。”
闻听道郑大监朗声之言,桑榆和尚几人脚下一顿,待再举步前行时,郑大监已扯着至宁奔到几人面前。
“郑施主,不知又有何事不解要拦住贫僧几人去路,施主这般纠缠不清实是无礼。佛言道六根清净,怎的郑施主这无根之人心中却如此浑浊?”几僧中脾气最爆的靖易见行处屡次被郑和拦下心中不知他何意,又急又恼之下忍不住出言讥讽道。
“阿弥陀佛,靖易师侄出家人怎能肆意编改诋毁我佛之无上明悟,郑施主既有疑惑贫僧再为施主解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