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一点不动心?”
“师父,我怎么觉得你像是在赶我下山呀?”少年无奈道,“而且,若他真的和孟家那位有关,我就更不能追随他了,我一生所学与儒家大相径庭。”
“儒家治人,法家治世,不冲突的,况且你师兄五十年前下山的时候,也是带着一本儒家经典下山而去,二十年前有人把你送上了山,我就知道你师兄已经离世了。”
“师兄是师兄,我是我,儒家治人?大谬之言!按照师父所言,天下即将大乱,儒家治人,治的了谁?到那时,百姓都知道扛起家里的锄头保护自己!”少年怒道,他对儒家最是贬低,认为儒家乃荒谬之学说,对于儒学经典向来嗤之以鼻,若不是师父不让,他定然要将山上的儒学书籍全部烧毁!
“与你而言,什么才是儒?”老人也不气恼,几百年若是因为这等小事气恼那也白活了这么久。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少年足够了解儒学,才会如此看待,“两千多年前,至圣先师创立儒学,所追求的仁在我看来不过规矩二字。”少年竖起两根手指。
“在从规矩本身去看待,儒家讲规矩,法家讲规矩,道家也讲规矩,但是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譬如说,道德义礼法的顺序先后之分,在我看来,大道上德中义下礼末法,这也就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各家追求的东西,为何当年道家追求出世,因为当时随着礼制基础的崩坏,连礼都不一定能够做到跟何况是道德规矩在礼上面的道德义?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这句话不是说对于礼有偏见,而是站在了更高一个层次去看待礼,他看到了礼的缺陷所在,在道家经典里,世道流变的次序是:最先道,道失去到了德,德失去到了仁,仁失去到了义,义失去才到了礼。也就是说,当一个世道崇尚礼,以礼为最高准绳的时候,道德仁义就都已经沦丧了,因为礼太容易伪作,太容易被私心不轨的人利用了,忠信薄弱、祸乱昌盛自然是不可以避免的,对应在历史中,上古是道、到两千年前就已经堕落到了礼的时代。”张太白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到了至圣先师所在的时代就连礼都不复存在了,所以道家选择了出世,而至圣先师眼睁睁看着礼崩乐坏,他想要去改变,所以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入世,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然而他也是务实的,他思想的本质在于克己复礼,并没有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义。
后世儒家经典言论中讲到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