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票,这几天考证明代冶炼和制作绣花针的文献花了些功夫,加上工作也忙,耽搁了】
工坊内热浪滚滚,让直直耸立的高炉看在眼中都有些扭曲变形,高炉旁的工人们飞快的踩着风箱,好让炉中的火势维持着足够的温度,每座高炉旁边则都还有一个蓄满了淡盐水的大缸,然而即便随时可以喝到降温解乏的盐水,炉前的几个工匠依然还是半裸着膀子流着汗水,全然不顾四月的天气尚有些微凉。
一个个铁锭被小心翼翼送入烈火熊熊的炉膛中,等再从炉中取出来时已是烧得通红,成了能够随意塑形的半流质状态,将这些红彤彤且已经有些发软的铁锭趁热打作极窄小的铁条便算是完成了第一道工序。
一根铁尺的一头上是一个只有线香粗细的孔洞,工匠们将尚未完全凝固定型的铁条一头从孔洞的一头硬敲进去,再从另一头夹住朝外拉伸,直到红透的铁条从孔洞另一侧被拉成一根粗铁丝般,这是第二道工序。
将拉好的铁丝按照等长截成一个个寸许长小段,待这些小段的铁丝稍微冷却些之后便被一头搓尖磨锋,一头锤扁钻孔,这算是第三道工序完成,却还没有大成,但明眼人也能看得出来经过三道工序之后的这些物品已经具备了铁针的雏形。
待这些细针真正成型之后,工人们便会在下一处工坊中将其倒入几口硕大的铁锅中细火慢炒。而隔壁的另一个房间内却是安放着若干蒸笼,这些蒸笼中装着的全是早已炒好的铁针,除了铁针之外每层蒸笼中还堆满了一种特殊调制的灰末,这些灰末将蒸笼中的铁针全部掩盖了起来,每一层笼屉的灰末中只有几个小小针头露出在粉末外面。
这些粉末是由一些土末、松木灰和豆豉混合而成,要按照定好的比例调制合适也颇为费事,这土法制作的配方功用其实是在帮助这些半成品的铁针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淬火。只有完成了这道工序这些铁针才能真正堪用。关于这种淬火的方式其实世间炉户乃至普通商人知道的并不算少,但关节却正在这各种材料的配比,而这最关键的数据恰恰就是刘锈此人结合以往在佛山镇的参悟和自己的经验试制而成,如今整个保利行中也就只有刘锈和王星平两人知道,连丁得水等人也沾不到这配方。
而如这样的技术机密刘锈这些日子以来琢磨出来的不止一样,王星平与他也算对了脾性,并且对他礼遇有加,算是收服了此人的人心,而更重要的是刘锈的绝大多数开创几乎都是在王星平的提点上做出,对于冶炼王星平也许不是专家,但以领先数个世纪的见识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