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么?我看啊,鲜少的这番高明谋策,才是真的《矛盾论》。”大笑不止。
吞下阿娇递上的葡萄,令狐京惬意地吃下,把葡萄核吐出到阿娇的嫩手上。
……
两天后,朝会。
氾宽上书,以令狐曲的信为依据,言道:一则,朝廷将要伐蜀,定西作为藩国,不可不助,二来,蜀中如被克复,则秦州三郡、蜀中、荆州将连成一片,对定西也会极有益处;总结提出:应该放弃攻朔的计划,改而协助桓蒙伐蜀。
出乎了氾宽父子等人的意料,莘迩没有激烈的反对,甚至连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说,痛快地接受了氾宽的意见,在朝堂上当场表示,自愿放弃攻朔,改以伐蜀。
这叫氾宽父子等人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搞不清他葫芦里买的什么药。
却是,莘迩与羊髦、唐艾等人已经细细议过。
众人达成共识:若是氾宽等果以“桓蒙伐蜀”这件事做文章,以朝廷大义压下来的话,加上伐蜀对定西确然有很大的好处,那么与其冒着可能会“损失人望”的危险而进行反对,还不如索性赞成。
赞成,不会有损人望,还会在朝野的士民中,给莘迩竖立起一个“一心为公”的光辉形象。
当然了,赞成也有坏处。
最大的坏处有两个。
一个是将会给拓跋倍斤造成“失信”的恶劣印象,乃至会让拓跋倍斤认为,莘迩在定西朝中其实压根不是什么权臣,也不是什么重臣,反而是个说话没有分量、不及氾宽的人罢了。
一个是如果攻朔,大部分的战功都会是莘迩的;而倘使相助桓蒙伐蜀,秦州的驻兵、东南方麴家的部曲,就不能不用,换言之,若是伐蜀功成,那么战功就得与令狐曲和麴家分。
第二个坏处还好挽回一点,莘迩已然决定,如是伐蜀,他要亲为主将。
可第一个坏处,该如何才能把其影响降到最低?
……
高充身为刚回国的使臣,今天也参加了朝会。
朝会的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由高充汇报江左朝廷给令狐乐和莘迩的封拜,及他在江左的见闻。随之,才是氾宽的上书进言。
高充早前不知道莘迩有攻朔之谋,回来后才知道的。
当时他就懊悔,不该在秦州的时候对令狐曲说“桓蒙有意请定西协助伐蜀”。
今日朝会上,果闻氾宽以此为武器,破坏掉了莘迩准备已近两月的攻打朔方之事,他更是追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