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移山立即道:“赶紧去码头!”
裘移山等人匆匆离开后,张辅之走到门口,看着他们远去的汽车,松了一口气,只要张富离开,裘移山就查不下去了。
●
老钟酒店咖啡厅内,安望海与张培安握手后,重新落座。
安望海问:“张公子,喝点什么?”
张培安面露不快,安望海会意道:“不好意思,称呼上有误,应该是张先生,我知道张先生不喜欢有人称自己为张公子,先前口误,请张先生不要记在心里。”
张培安勉强一笑:“不知叶特使今天找我来所为何事?”
安望海道:“办学。”
张培安疑惑:“办学?”
安望海道:“张公子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可能对国内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东北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张大帅很重视人才,更重视办学,几年前,东北大学已经成立,正是求才若渴的时候。”
提到张作霖办学,就不得不提到王永江,此人曾是辽宁大连人士,民国初年,任奉天省城税捐局长时认识了张作霖,当时东北金融紊乱,王永江被人推举后,楚人了奉天省督军高级顾问,紧接着又称为了警务处处长兼警察厅厅长,深得张作霖信任,而且还非常重视教学。
王永江曾告诉张作品,东北若要想富足,必须注重教学,有好的教学才可以培养出人才。
其后,张作霖颁布法令,如废弛学务,无比严惩。之后东北各地对教学无比重视,其后,张作霖又下令办东北大学,声称宁愿少养兵,也得多办学。
1923年,东北大学创立,校舍坐落省会大南关,除了校舍以外,奉天省长署还在北陵邻近划出官地200亩,作为拨款280万,兴办大学工厂,这种兴办大学工厂,既能确保学生实习,又能处理大学经费问题。当时北京大学的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40万银元。清华大学虽然有庚子赔款的补助也只要120万银元,而东北大学年经费180万银元。
张培安听完安望海的讲述,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点头。
安望海又道:“东北大学的教授薪水也很丰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据我所知,如今月薪300大洋,而东北大学360大洋。”
要知道,300大洋一个月在当时已是高薪,可以买一套三合院的房子,东北大学的薪资丰厚程度可见一斑。
张培安终于问:“叶特使是想让我去上学呢?还是让我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