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二位考官:“你们也认为那方仲永的诗词、经义帖墨为上佳吗?”
二人齐声应道:“是!”
经义帖墨为最低级的阅卷任务,考官历来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向来作为省试第一场的诗词变成了老二,负责诗词评卷的曾公亮憋着一肚子火,率言道:“那方仲永屡有佳作问世,上元节一曲《青玉案》使汴梁纸贵,试问诸公谁堪比拟。我等若是评了个中下,岂不让世人耻笑?只恨俗务缠身,至今缘悭一面,未曾得一晤呀!”
王曾笑道:“明仲无须介怀,老夫也只是随口一问而已。当日在宣德楼上,那方宣德郎可是大大地出了风头呀!只是,老夫离得远,也是不曾有机会叙谈。甚憾!”
众人都知道王曾职务变迁的根由,不敢接话。
王曾不由自嘲一笑,与他们说这些做什么?官家仁慈,此次大考又起复老朽,实乃天大的恩遇,怎可出言怨怼?
王曾正色道:“既如此,则此次省试就以方仲永为案首,你等可有异议?”
众人皆道“无”,王曾便提起笔来,正要写下名字,却听有官家旨意传来。随口问道:“是何人来传旨?”
书吏答道:“是天章阁待制张尧佐。”
王曾怒道:“省试乃为国抡才大典,关他个外戚什么事?不见!”
有心腹之人极力劝道:“那张尧佐乃张贵妃之伯父,大人仕途艰难,怎可贸然得罪了宫中贵人。且又奉旨而来,并不损大人清誉呀!”
王曾长叹一声道:“这官当得也忒艰难了!接旨吧!”
要知道宋朝的士大夫还是很傲娇的,平常见了皇帝也不过是拱一下手,口称“官家”,如明清那般动不动就跪下的奴才是大大的不同的。
王曾见了张尧佐后,也只是拱手道了声:“臣接旨。”
别看张尧佐顶着个外戚的名号在外面胡作非为,但在曾经当过首相的王曾面前还是很老实的。
他笑嘻嘻地说道:“在下传的是官家的口谕。前几天不是让那黄庠在场外比试嘛,官家看了黄庠的试卷后认为是个人才,就让在下拿来让尚书大人评定等级,也好加入名录中去,许他个正途出身。”
王曾沉吟了一下道:“还请张大人把那黄庠的试题拿来一观。”
当下张尧佐取出试卷,王曾仔细地审阅了起来。要说那黄庠的水平着实不低,史上能夺得省元也绝不仅仅靠的是运气。
等王曾看完试卷,张尧佐急切切地问道:“如何?可能得省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