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moshaocong/休闲浪人书友的月票。)
难关虽过,隐忧犹在。
整个庆历五年的新年,苏锦都在为这件事堵心,这次危机与其说是自己不善理财算计所致,还不如说是被逼的如此,而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圣上赵祯。
赵祯让自己当上西北四路的路使,说的好听些那是因为自己立了些功劳,有些小本事,但苏锦心里明白的很,从赵祯跟自己哭穷逼得自己不得不独立想办法养活西北四路的百万军民开始,赵祯便是利用自己心理上的弱点来盘剥自己;虽然明知是盘剥,苏锦却不得不接受,因为苏锦的心理上弱点便是深信自己能办到而且见不得百姓受苦。
整件事似乎成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赵祯稍微对苏锦客气点,高帽子再往苏锦头上戴上那么一顶,苏锦便完全没有拒绝的能力。
当然,对于苏锦而言,他也有自己的目的,一方面苏锦认为凭着自己的本事可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倒不是为了赵祯,而是为了百姓;另一方面苏锦心底里蠢动的那个梦促使他如此,那个梦在京城或者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实现的可能,唯有在这种情况下,赵祯才不会过多的干涉自己的行为,那个梦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实现这个梦,苏锦有些脑子发昏,以至于忘了赵祯所看重的他身上的最大的可利用之处,一旦自己破产,银庄失去信誉,苏锦再想翻身绝无可能;而失去强大的经济实力的苏锦在赵祯眼中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这西北四路路使的位置必将不保。
想明白了这一点的时候,苏锦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才是这次财政危机的最大凶险之处,当自己成为赵祯眼中的无用之人,显然凭借自己的资历和以往的那些和赵祯脸红脖子粗的劣迹,再加上做过的那些律法不容之事将会被统统翻出来算账,下场可想而知。
苏锦终于明白了,在自己和赵祯之间已经有了隔膜的情形下,赵祯还是将西北交到自己手中,不完全是因为赵祯的宽宏大量,更重要的是因为自己还有利用的价值,榨干自己,适当的时候一脚踢开,这恐怕才是赵祯的真实想法;不过话说回来,皇帝和臣子之间的这种利用关系倒也不用大惊小怪,拿流行的话来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是自己冤枉的很,不食君禄,却还是要被他利用,确实够冤枉的。
忠君思想作祟的当代官员绝不会明白这一点,他们会认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哪怕是皇上的盘剥也是皇上的信任,而从未想到过两者之间的盘剥关系;苏锦没有什么忠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