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我感念于心,不敢自暴自弃,但从此视秋月为妻,此心更专,若旁人不能接受,我亦不愿勉强于人。
于是那年中秋,她约晴空共去流光河,放灯盏为念,祷秋月泉下安乐,那时,秋霜便说,我愿嫁,也不在意秋月妹妹长在尔心,即使此生此世,在你心头我永居次,无怨。
这一生,甘愿奴籍,自居次位,唯一愿景,白首不离足矣。
这就是秋霜的爱慕与决心。
她也想到,此话一旦由她提出,晴空多半不忍拒绝。
她是一厢情愿,也许终生如此。
可就算永远不得那人的心,她也要代替妹妹,照顾陪伴他,生儿育女,使他香火得续,这才不负,晴空对秋月的泰山之诺。
秋霜当时所想,如此简单坚决,而已。
可是生活永远会促不及防,给人出那么些,虽然不足轻重却不堪烦扰的难题——
比如她与秋月的嫂嫂胡氏。
秋月死后,王妃归来,因王妃坚持,亦因秋霜与秋月的兄长自幼随苏荇受教,当官制改革施行科举,两人皆有可能入仕,所以,杨嬷嬷最终痛下决心,接受王妃恩许,全家皆脱奴籍。
唯秋霜执意要嫁晴空,晴空虽已成为王府总管,但身份始终还是家奴,属贱籍,秋霜既为晴空之妻,户籍随夫。
可眼下,楚王虞沨贵为辅政王,军政重务握于手中,帝未亲政,辅政王威镇大隆,做为楚王府总管,便是那些勋贵重臣,谁也不敢怠慢就是了。
胡氏之夫为秋月兄长,在家行二,是秋霜堂兄。
当年,刺帝被废,当今圣上以稚龄登基,科举并未受抑依时而举,秋霜与秋月长兄分别考取功名,因大隆与北原开战,再兼打击秦氏逆党,官场上出现不少空缺,杨嬷嬷两个孙子分别外放,秋霜兄长甚至前往边域为官,秋月兄长也去贫脊之县任一县之长。
秋月兄长是考取功名后才定的姻缘,胡氏本为乡绅嫡女,虽为耕读之家,但实际上因其父祖不善经营,两代远离官场不说,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但因秋月之兄原为奴籍,胡氏总以为自己是低嫁。
她打听得小姑子秋月是因王妃被掳而死,越发以为辅政王夫妇应当补偿,毫无自觉。
胡氏自打成姻,不愿随夫往贫脊之地,一直留在京都,并且多回逼迫秋霜,想借她之口,教楚王妃向王爷转达让“二哥”调回京都之意,秋霜自然不会听信,胡氏操纵,但也不愿胡氏之行泄露,惹人非议,是以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