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西斜。
崇政殿内的考生,基本都完成了答卷,开始最后的检查工作。
毕竟,这次考试很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能否改变命运,就看这一遭了。
因此,即便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便是如范仲淹、梁适这等自信心十足的考生,也是一遍又一遍的复查。
明星考生,也是有烦恼的。
关注越多,压力也就越大。
好在他们二人都是那种抗压能力极强的人,反复检查数遍之后,他们几乎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正常发挥!
又过了一会,考生们先后提交了答卷。
如同贡举殿试时一样,御药院的内侍们,负责收拢答卷,然后送往弥封处。
黄昏降临,第一批誊录好的答卷已然送到了编排所。
此次出任考官的分别是翰林学士晏殊,翰林学士李谘,判登闻鼓院事周起,以及御史中丞刘烨。
毫无疑问,考官阵容十分的豪华。
只是相比于贡举,考官的人数倒是少了一些。
这也正常,毕竟贡举殿试的人数远比制科殿试多得多。
不仅如此,制科的阅卷时间也比贡举殿试要少。
只有两天时间。
……
……
……
转眼间,两天过去。
福宁殿。
晏殊等人的工作效率很高,阅卷工作基本完成,如今只剩下最后一道评判。
御前定等!
制科及第后的待遇,虽然很高,但制科的淘汰率也是非常高的。
高标准,高回报!
此次参加制科的应举人,一共有五十六人,其中,三十六人连阁试那一关都没过。
最终走到殿试的,不过二十人。
而现在,能够被呈到李杰桉头的,不过五人而已。
就这,还是李杰特地嘱咐过的缘故。
如果没有提前打过招呼,只怕录取率更低。
当然。
这只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一科的考试结果,经晓通算可为师法科的考试时间,要稍微靠后几天。
两者的考核内容,截然不同,自然不能放到同一时间同一考场。
如果让经晓通算科的人参加此次殿试,录取率恐怕会更加的惨不忍睹。
“陛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