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大司马的此次北伐,一开始便被朝廷和世家大族以各种理由搪塞阻止。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那便是,这次北伐无论是怎样的结果,都对大晋朝廷不利。
桓大司马若是北伐成功,夺取了燕国国都邺城,甚至灭了燕国。则立下如此大功之后的桓温便将声望高涨,实力倍增,朝廷还怎么压制住他?他依然是丞相和大司马之职,位列诸王之上,还怎么褒奖他的大功?除了赐九锡之外,怕是没有别的方式了。
赐九锡的下一步便是禅让皇位。这是众所周知的程序。桓温的目的便在于此。
然而,桓大司马失败了,声望和实力俱损。这似乎是缓解了朝廷的压力。但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桓大司马是不会甘心自己遭受的失败的。这次失败的后果一样的可怕,甚至更可怕。
北伐胜利,起码所有人都知道桓温下一步要干什么。而失败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桓温会挽回威望,但却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一头大象即将挥舞鼻子在瓷器店里发飙,不知会造成怎样的破坏力。甚至恼羞成怒之下,连整个房子都会被拆了也是有可能的。
鉴于此,侍中谢安和王坦之王彪之等人商议之后,上书朝廷,请皇上司马奕下旨安抚桓温,以稳定他的情绪。朝廷在十月底甚至派出了专门的慰问人员前去慰安桓温,表示桓大司马劳苦功高,胜败乃兵家常事,桓大司马切莫因为此次兵败而自责。这次北伐已经展现了我大晋的威风,已经打的很不错了。若不是天时不利,秦人偷袭之故,根本不会失败。说桓大司马养精蓄锐,做好准备,下一次一定成功云云。
总之,为了安抚桓温,大晋皇帝司马奕和王谢大族为桓温找了许多理由,让桓温能够下台阶。就是不希望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不希望看到桓温为了挽回面子而做出破坏性的举动。
可是,这一切并没能让桓大司马感动,相反,却被桓温视为了一种羞辱。
大司马参军郗超看着朝廷赏赐的满院子的慰问品,金银玉器等物时,只说了一句话,便让桓温破了防。
“看起来,桓公在朝廷和王谢诸位眼里,是个需要安慰的失败者了。在他们看来,此次北伐兵败,是大司马的过错无疑了。”
桓温知道郗超的意思。朝廷在北伐之初推三阻四,竭力阻止。现在自己败了,朝廷这番作为,便是将责任全部推到自己头上了。看起来是慰问,其实是一种羞辱。此次北伐兵败的黑锅,王谢等人是要自己一个人背负了。他们似乎生恐天下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