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开下本书的时候,我一定要控制在两百万字内。。。
“请问明公,信鬼神事否?”
方从哲却不先回答刘基,而是向朱元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朱元璋信不信鬼神?其实很相信的。他本身就出过家、当过和尚,难免会受到影响。自来金陵后,又有刘基的师父九江道士黄楚望、周颠、铁冠道人张中、僧人孟月庭,以及正一道的许多有名道士先后投奔至其幕府中。而且,他后来还又找张三丰了很多年,只是一直没有找到。
不过,当着方从哲的面,尤其是当着满堂儒士的面,他肯定不会直言作答,笑了一笑,说道:“我读书少,可是也曾经听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鬼神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吧?,尊使为何突发此问?”
方从哲问出了第二个问题:“明公若信鬼神,则当信人有来生;明公若不信鬼神,则当不信人有来生。可对么?”
朱元璋想了一想,是这么回事儿,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若明公信有来生,则百年之后又有明公,明公今生所为者何?若明公不信有来生,则百年之后无明公,明公今生又所为者何?”
“百年之后?,若有来生?所为者何?”
方从哲的这第三个问题让朱元璋陷入了迷茫。大凡越是雄才伟略之人,越是掌握大权之人,越是容易去想这些虚无缥缈之类的东西。秦皇、汉武,多么的丰功伟绩,无一例外,却全都对求仙、长生之术很有兴趣。
“在下年幼时,在秀州临近的山中,曾遇到过一个道士。时值隆冬,大雪初降,当时见他衣不蔽体、散发被面,站立山巅,却面色欢愉,对云霞而饮酒,发长啸震山林。我很好奇,就上前去问他,问他难道不怕冷么?站在雪地里,衣不蔽体,瑟瑟发抖,却又如此高兴,又是为何?”
朱元璋来了兴趣。
他幕府中招致了那么多的道士、和尚,对这些所谓的“奇人异事”肯定是很有兴趣的,要没兴趣反而就奇怪了。他追问道:“那道士怎生回答?”
“他没有回答臣,只是纵声放歌,唱了两句词儿。”
“唱的什么?”
“百年之后若有我,何不对酒当歌?百年之后若无我,此生为何?”
“噢?请问尊使,可知这道士姓名?”
“在下那时年少,不曾问得。”
刘基看到了朱元璋那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样,不觉蹙起眉头,插口说道:“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