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曹氏感到放心,郭鹏也就配合他们一下,和曹兰开始了书信往来。 郭鹏倒也不担心作伪,曹兰的字迹郭鹏是认得的,娟秀的小字像足了曹兰的性情,颇惹人怜爱。 郭鹏三岁开始练字,练的是汉代主流的隶书,和他最熟悉的楷书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但是郭鹏也知道,楷书也就是在汉末魏初时期开始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楷书大家就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钟繇,也就是灭掉蜀汉的钟会他爹。 郭鹏练过七八年的软笔书法,主要就是楷书方面,对书法颇有些心得。 现在改练汉隶,还是最为正统的汉末士人的练习方法,自然觉得亲切,练着练着也就习惯了。 这年头练书法都要用竹简来练习,书写载体的主流就是竹简。 所谓的蔡侯纸他的确见过,但是说实话,不仅昂贵,而且质地很不好,远远不如竹简那么相对而言的经济实惠好用。 一个全社会性质的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取而代之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纸取代竹简绢布等成为中国文人的主要书写原料还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量产的纸还要到宋朝。 现在的纸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取代竹简和绢布,尽管在徐州的某些地方,造纸已经成为了一种规模不小的产业。 郭鹏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练习书法,也就练习书法的时候可以全身性的投入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而不用考虑太多关于未来的事情。 闲暇时分,郭鹏也会在练习汉隶之余练一练自己最熟悉的楷书,不过练习材料有限,竹简也不是可以无限量供应的。 所以他甚至采用将一些厚实的竹简一切为二,变成四面,借此来练字。 后来因为这样做实在是费钱,大量竹简写完之后还无法重复利用。 于是郭鹏便决定带着自己的五个心腹跟班小弟在家里的别院开辟了一个造纸作坊,用大量废弃的竹简作为原材料,制造竹纸。 郭鹏选择的竹纸的制造工艺是明朝的造纸工艺,记载于《天工开物》之上,郭鹏带着自己的私人班底在郭氏的一间小别院里面秘密进行。 从他九岁开始,捣鼓了半年左右,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弄出了一批可以用来书写的竹纸。 造价很低,原材料都很好弄,虽然纸面泛黄,但是书写起来十分舒服,没有不适的感觉。 不过郭鹏十分严厉的不允许金木水火土五人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让他们一个字都不准对外说。 这个事情连郭单都不清楚,他平时忙于公务,的确没什么功夫来关心郭鹏的私生活。 郭鹏可是很清楚这项工艺大规模铺开之后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种怎样的冲击。 至少在他拥有一定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