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不能厚此薄彼,着自己跌六儿子唐巍也是立下了不小得功劳。大楚王唐元佑准备亲自过去表扬一番。
“巍儿呢?”大楚王唐元佑移步摘玉殿但是唐巍人不在。
“大王,公子一早就出去了!”来福恭敬道。
“这小子去哪儿了,早不出去晚不出去偏偏寡人找他的时候出去了。”大楚王唐元佑有些不痛快道,“什么时候出去的,怎么没有人来告诉寡人!”
“这……”
“罢了罢了,他回来让他到寡人那里一趟!”大楚王唐元佑背着手灰溜溜的回去了,路上却恰巧碰上了自己的小儿子唐棠。顿时,这原本紧绷的那一张脸就变得如沐春风起来了。
“棠儿,过来过来!”大楚王唐元佑笑吟吟道,然后蹲下等着自己的小儿子过来。
“父王!”小胖子唐棠屁颠屁颠的迈着小步子快步走过去。
“来,让父王掂掂有没有沉了!”大楚王唐元佑伸出手一把把小胖子唐棠抱了起来,“哎哟,又长高了不少啊!”
“父王,儿臣长大了是不是也要跟三王兄跟六王兄那般上战场为大楚为父王立大功啊?”小胖子天真烂漫,纯洁的像一张白纸。
“不用,棠儿你还小。这些事情不应该你来操心,有父王还有你的几个王兄。寡人的小家伙就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长大就好了!”大楚王十分慈爱的摸了摸小胖子唐棠的脑袋。
“走,父王带你去钓鱼去!”大楚王唐元佑抱着小胖子唐棠朝太液池走去,小家伙很喜欢看那池子里的万尾锦鲤。
唐巍跟李东阳在酒楼里撸串儿,大口大口的吃着。要知道刚开始李信以为李东阳真的死了,然而当李东阳完好无损的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居然有些怀疑。然后一巴掌将李东阳打翻在地,还问他疼不疼!可怜李东阳一巴掌被打的鼻青脸肿这鼻涕都飚了三尺远。
当李东阳骂骂咧咧的把李信臭骂了一顿,这李信居然赶忙过去扶起李东阳,把他搂在怀里一个劲儿的叫着儿子,儿子。
唐巍一脸懵,看来有些时候证明是亲生父子不一定要滴血认亲,比如不孝子把自己老爹骂一顿,他爹就知道这是亲儿子。
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李信更是感激不已。
不过当前除了庆功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那就是齐国与秦国这两国的事情。
齐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此军事机密为何会泄露,为何楚军会在东山提前埋伏?”齐王田厚国雷霆大怒,“给寡人彻查到底,到底是谁敢如此胆大包头,岂有此理!寡人一定将他碎尸万段!”
此时,苏秦匆匆来了!
“大王,为何攻打楚国大王要瞒着苏秦,难不成大王现在还对苏秦有怀疑,怀疑苏秦有不臣之心?”苏秦然后转头道,“为什么齐国与秦国的军队会在几乎同一个时间攻打楚国?要知道齐楚都是合纵的盟国,大王岂非是与秦国勾结?”
“苏秦你够了,大王岂容你造次?你如何证明与秦国撕下勾结,我看你是有不臣之心!这天底下各国之间小战不断,很有可能只是凑巧。况且大王需要什么事情都要向你汇报嘛,你是大王还是大王是大王?”齐相颜仲可不怕这个六国挂相印的苏秦,他是上一任齐王的托孤大臣,又在百官中颇有威望,更何况大王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况且这件事情,本身除了苏秦这个外人其他人都是跟齐王田厚国穿一条裤子的,所以只能把矛头转向苏秦。所以,大家就只能把这口锅甩给苏秦,毕竟这朝堂之上至于苏秦是外人。这也就是枪打出头鸟的代价,虽然齐王田厚国很信任苏秦可是这不代表他就不信任颜仲,这才是自己父王留给自己的托孤大臣。
更何况,眼下的事情根本不能让他向着苏秦,更何况他也知道他平日里对苏秦甚是礼遇,就已经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而且他自己总不能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他总不能说自己违背了合纵的初衷吧!
“这是寡人与众大人商议出来的结果,所以此事因为比较急,而且事情保密涉及军情,故而苏秦先生不知道此事也属正常!”
“也就是说大王故意瞒着苏秦喽?”苏秦义愤填膺道,“苏秦自问对大王忠心耿耿为大王献计拿下陶毅,欲助大王成就一番霸业,竟不曾想大王你这般待我苏秦。枉我苏秦对大王一片赤诚忠心看见,可叹啊!”
“住口。大王对你苏秦何等的礼遇你不清楚嘛?我看你是心比天高觉得大王对你的赏识是应该的吧!”颜仲大发雷霆,“大王带你如何,你且看看这文武百官谁有你苏秦的待遇好啊?怎么挂了六国相印,就觉得天下人都应该围着你苏秦转是吗?”
“就是,我们也是齐国的肱骨之臣,却不曾有苏秦先生您这样的待遇,你不过就是凭着一张利嘴,不要以为是鬼谷子的高徒就可以在齐国呼风唤雨,先王的托孤大臣可是颜丞相不是你这个半路插进来的人。”有人道。
“既然齐王如此不信任苏秦,那苏秦无话可说,苏秦对齐王忠心耿耿没想到齐王对苏秦仍有嫌隙,既然如此苏秦恳请齐王解了苏秦的齐国相印,苏秦与齐王君臣一场,容苏秦最后拜一拜齐王。”苏秦可谓是声情并茂,发自肺腑。
“苏秦先生误会了,寡人并非不信任先生。只是先生当时不在齐国,故而没有通知到先生。是寡人之过,苏秦先生乃有大才,寡人岂可没有苏秦先生啊!”齐王田厚国对苏秦做出了挽留。
“那既然如此,大王诚心挽留,苏秦也不能驳了大王的面子,既然如此苏秦也愿意继续侍奉大王,为大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苏秦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既然如此,如此最好。寡人也不愿意失去苏秦先生这样的大才啊!”田厚国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