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武笑着问:“主席要请的这个人是谁呀?”商震表情庄重地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晏兴复,晏阳初先生。”又笑着说:“本来应该单独给你接风的,不过你今天既然赶上了,我们就两顿合为一顿,节约些费用,文戈不会见怪吧。”
“果然是他。”在宋哲武前世的记忆里,晏阳初非常有名。
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早年进入教会学校,后转入美国耶鲁大学。1918年初夏,晏阳初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两天后,即束装赴法国战场参加基督教青年会主持的为华工服务的工作。与华工朝夕相处中,他发现劳工们不但勤劳朴实,而且有着非凡的热忱与智慧。只是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才陷入贫困与无知,沦为被欺凌被奴役的对象。华工营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哪来的强大的祖国!至此,晏阳初开始立志进行国民教育。
1920年夏,晏阳初回到祖国,立即策划平民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并于1923年成立了著名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下称“平教会”),任总干事。他选择了长沙、烟台、嘉兴、武汉等地,进行平民识字教育实验。每到一地先组织学生游行,宣传平民识字的意义与办法。征集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作义务教员,按社区分段招收学生,利用商行、机关、寺庙空房组成平民识字班,按期开学。识字班每期4个月,教授《平民千字课》四册,学习日常用字1千余字。并教授简笔字,课文全部采用白话文。实验工作取得经验后,继续在本地与外埠推广。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地都有数以几万乃至几十万计的平民通过学习,取得了识字结业证。以长沙为例,识字合格的平民达20万之多,年龄从十几岁的失学孩童至六、七十岁的老人,分属于58种不同职业。
到20年代中期,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分会,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的大都市先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成为20年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壮举。在城市平民教育取得成绩之后,他进一步深思,中国向来以农立国,80%的人口居住在乡间,农村才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与重心。中国正在经历着社会全面崩溃,要救济中国,必先救济乡村,要建设中国必须先建设乡村,这需要掀起一场深刻的乡村改造运动。乡村运动将肩负起“民族再造”的使命。
1943年,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代表评选晏阳初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晏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