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阻拦,一副冷眼旁观的样子,暗地里什么反应就另说了。
反正从王轩收降回来的这些山贼嘴里,他是知道地方世家豪族很多都与他们达成过一些协议和约定,不然,这些山贼土匪也很难安心在附近生存下去,又不是泰山,太行山
这一作为随着王轩的一路前进逐渐越传越远,山贼土匪一类的都大骂不止,见过抢百姓的,见过抢世家的,就特么没见过抢山贼的!
都特么穷的只能落草为寇了,你特么还来抢,还有人性吗!
一直到诸侯讨董结束之后,天下正式进入诸侯混战的之后,由曹操收降青州黄巾开始,
各路诸侯才开始有人收降贼兵,比如孙策收了水贼周泰,刘备收了刘薛等人,在此之前各路诸侯对于贼兵的态度是一律剿灭。
所以说,王轩这种行为,算是开了先河,别说其他人不理解,便是山贼本身,都觉得这是不靠谱,若不是被打上来抓住,鬼才会选择相信。
只是他一无名气,二无官职,三又不是世家子,根本没人注意他罢了。
过了冤句,到济阳附近的时候,糜竺终于从身后追了上来,也是因为王轩这一路走走停停,加上收降俘虏耽误了太多时间,糜竺才能从老家朐县敢上来。
糜竺能赶上来,不单单糜芳和糜贞高兴,便是王轩也是欢迎的,在王轩看来,糜竺的能力一点都不弱,只是在汉末这个大环境下没有发挥出来罢了。
诸葛亮,郭嘉等人确实是三国最好的谋士,但若论如何繁荣治下,如何富裕一方的手段,即便的荀彧,也未必比糜竺精通多少,毕竟糜竺才是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无粮不稳,无商不富,比商业,整个大汉糜竺都是数得着的人物,五大豪商之中,唯一不是世家之人,其他四家冀州甄家,河东卫家,益州吴家,江东陆家都是各地数得着的大家族。
只是,整个汉朝,或者说,整个古代的封建社会,对商人都是极其不友好的,想尽一切办法在压制商人的地位,士农工商,也故意把商人定在最后一位上,到后来,更是再科举,穿戴等等地方去限制商人。
作为一个商人,若是敢修桥铺路,敢善待百姓,敢给军队捐钱捐物,那事后都是要受到重责的!
听起来这很不合理,国家竟然希望商人都是奸诈的,贪婪的,若是做了好事还要被重重惩罚!
包括汉末三国时期,是这些古人不是不够聪明吗?
不知道商人能富天下!?
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