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 第414章 国内来人!李奇维的影响力!“有任何问题,找我!”

第414章 国内来人!李奇维的影响力!“有任何问题,找我!”(1 / 1)

1919年9月28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齐聚此处。

因为今天就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正式成立之日。

天文学因为李奇维的广义相对论发表,从而名声大噪。

从原来的分支科学,摇身一变,成为了和物理、化学比肩的基础科学。

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广相这个理论工具。

黑洞、星光弯曲、宇宙膨胀......

这些概念让天文学家们疯狂又着迷。

从此,广袤而瑰丽的宇宙,就向人类展现了它神秘的一角。

所以,李奇维在天文学领域的影响力和权威,丝毫不比他在物理学弱。

他不是天文学家,毕竟连星图星表都看不好。

但是他却胜似天文学家,他开拓了更深层次的天文学。

当戴森公开表示,布鲁斯教授将要担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席后。

天文学领域沸腾了!

以布鲁斯教授的绝世天资,他正式踏入天文学后,一定能促进天文学的超速发展。

所以,这个集合了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天文学会的联合会,很快就被组织了起来。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派出了自己的天文学会成员。

华夏当然也不例外。

大都会酒店,豪华套间内。

李奇维正在接见来自华夏的天文代表们。

真实历史上,华夏天文学会是成立于1922年。

然而现在因为李奇维的存在,华夏科学社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于是国内的科学事业加速蓬勃发展。

华夏天文学会也在1918年提前就成立了。

第一任会长是高鲁。

高鲁今年42岁,他于1897年毕业于著名的福建马尾海军学堂。

然后在1905年,被公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工科,并取得博士学位。

他在留学期间,深受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影响,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时代的华夏,还没有真正的天文学,只有传统的星相学等。

高鲁凭借自己的数理基础,投入天文学研究中,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现代天文学事业。

真实历史上,高鲁是民国首任中央观象台台长。

而这个位于首都的中央观象台,其实就是前清的钦天监,后来被教育部接管。

原本的钦天监只负责观测天象和编制历法。

但是这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了。

高鲁成为台长后,锐意改革,更新设备,建立了历法、天文、气象、地磁四个研究方向。

这使得中央观象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文台。

但是它依然不是能和国外比肩的现代天文台。

所以,高鲁选址后,想要在南京建立一个更大型的现代天文台。

但是建设到一半,他就被强行任命为外交官员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把这项工作交给了继任者,余青松。

余青松不负众望,终于建成了这个大型天文台,它就是著名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在高鲁为华夏天文事业的奋斗过程中,一批华夏本土的天文学者们也慢慢成长起来。

余青松、张钰哲、张云、李珩、陈遵妫、陈展云......

他们基本都有着海外名校留学的经验,然后回国发展祖国的天文学。

鉴于高鲁对华夏现代天文事业的贡献。

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高鲁星”。

此刻,李奇维正热情地和高鲁说着话。

“高博,没有想到,你竟然还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博士。”

高鲁听了李奇维的称呼后,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他虽然比对方大了三岁,但是眼前这个男人,可不能用年龄去衡量地位。

李奇维现在就是华夏科学领域的神,唯一的超然存在。

不客气地说,哪怕李奇维叫一声小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这一声高博,瞬间就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高鲁笑道:

“李教授,当时我在读博时,你正好回国了,甚为可惜。”

“但是我在布鲁塞尔学习期间,周围经常能听到教授你的名字。”

“比利时人都很感谢你,让这个小国,在科学领域大放光彩。”

“所以我在留学期间,因为华夏人的身份,也受到了很多的照顾。”

李奇维听后笑着点头。

看来比利时还是挺够意思的。

忽然,他看向高鲁背后的两人问道:

“怎么你们这次就来了三个人?”

高鲁闻言先是介绍了另外两人。

“这是常福元,他精通数学,目前主管编历,经常跟着我到野外进行测量工作。”

“这是蒋炳然,也在比利时留学过,目前负责主持气象工作。”

“他们俩都是我在中央观象台的得力助手。”

常福元和蒋炳然二人见到李奇维后,激动的无以复加。

以他们的身份地位,想要如此近距离与李教授交谈,那是相当有难度。

李奇维微笑着与二人握手致意,并简单鼓励了一番。

这时,高鲁接着说道:

“这次欧洲之行,任会长跟我说,华夏科学社报销所有差旅费用。”

“因为这是华夏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大会。”

“华夏天文学会能够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这代表着我们的科学正式与国际接轨。”

高鲁说的非常自豪。

如今的华夏科学社那就是老大哥,国内其他各学会,都以科学社马首是瞻。

天文学会虽然是独立的学会,但是也脱胎于科学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高鲁本人就是科学社的社员。

而且和之前的泛太平洋科学会议不同。

这一次是真正的国际性大会。

虽然只是天文学领域的大会,但是欧洲的老牌科学强国都参加,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任鸿隽才会如此大力支持。

可是,李奇维就更纳闷了。

既然都报销了,费用不是问题,怎么才来了三个人。

高鲁有点尴尬地说道:

“哎,现在国内的现代天文事业,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人才非常紧缺。”

“甚至中央观象台中,还有一些前清留下的人员。”

“他们还把天文台当成以前的钦天监呢。”

“这些人连基本的科学素养都没有,更不用提现代天文学知识了。”

“把他们带来参加会议,我觉得没什么用,还白白浪费科学社的钱。”

“所以,我这次就只带了福元和炳然二人,他们俩都有很好的基础。”

“参加这样的会议,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视野,有利于回国后开展工作。”

听完高鲁的解释后,李奇维一阵感慨。

同时,他也很佩服高鲁的为人。

对方没有把本次出差当成免费吃喝玩乐的机会,而是精打细算,发挥最大效益。

这也是现实的无奈。

李奇维是人不是神。

他能从源头上支持国内的科学发展。

但是具体到每个领域,他就无暇兼顾了。

但是还好,华夏有高鲁这样的人。

他们在科学领域身居高位,却洁身自好,清白廉吏。

一心想的是国内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个人的荣辱。

李奇维拍了拍高鲁的肩膀。

“高博,辛苦你了。”

“现在国内的科学事业刚刚起步,各领域都存在自己的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努力,早晚有成功的那天。”

“天文学不仅仅是研究宇宙星空,还有历法气象这些和民生相关的内容。”

“所以,我是全力支持国内的天文事业的。”

“有什么困难,你都可以向华夏科学社反映。”

“解决不了的,就来找我。”

高鲁听后异常激动。

“李教授,你已经做的够多了。”

“要不是你的原因,我们华夏天文学会不可能被邀请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我清楚地记得,1913年,樱花国在东京召开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

“那时我已经是中央观象台的台长了,但是却没有受到会议邀请。”

“这是华夏天文学的耻辱。”

李奇维感受到高鲁的激动之情。

“后来,李教授你回国后,造成了各种轰动事件。”

“樱花国天文界也向我方公开道歉了。”

“但是,我知道,他们从心底依然看不起华夏天文学。”

“因为我们的天文实力确实太弱了。”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想建立我们自己的大型现代天文台。”

“为此,我带着福元和炳然跑遍了首都,绘制了详细的设计图纸,并和预算一起提交给当局审批。”

“但是国内的情况,教授你也知道,根本没有任何人在意这种计划。”

“就算在意了,也拿不出钱。”

“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做着建台的准备。”

“等到将来时机成熟,这些资料都是现成的,很快就能开始建设。”

高鲁一口气说了很多。

这些东西积攒在他心底太久了。

今天终于可以在李奇维面前倾诉了。

也只有李奇维,才能理解他心中的苦闷。

这就是现在的华夏,可以说举步维艰。

纵然李奇维在物理领域一骑绝尘,领先世界。

但他也不能让华夏在其它领域都一步登天。

在科学领域,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从来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

该有的底蕴没有积累,那么将来就会后患无穷。

为什么李奇维的前世,动不动就被卡脖子,那就是因为基础领域的差距。

比如各种先进材料。

人家用了几十年,做了几百万次实验,才找到了最合适的配方。

怎么可能轻易地分享出来。

你要想自主生产,这些时间和次数一个也不能少。

也得按照人家的方法,一点一滴去试。

最多是因为科技发展,可以优化步骤,节省一点时间。

这是科学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李奇维在物理学领域一往无前,不断超越极限。

但是他也需要一个坚强的后盾,为他落实科学带来的好处。

这是相辅相成的。

“高博、福元、炳然,你们为了华夏的天文事业辛苦了。”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的汗水不会白费。”

“我会用我的关系,去促成此事。”

高鲁闻言,甚至直接站了起来。

“李教授,我代表全体天文从业人员感谢您!”

但是李奇维紧接着说道:

“但是我建议你们放弃首都,去南京建设天文台。”

哗!

李奇维的话让高鲁三人一惊。

他们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但是从李教授嘴里说出来,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教授,你...难道也支持...”

李奇维挥手打断。

“我对政治没有任何倾向。”

“只是觉得南京的紫金山很不错,很适合建设大型天文台。”

“你们可以去考察考察。”

高鲁听后点了点头。

紫金山他也去过,那里确实很适合。

最后,李奇维给三人打气道:

“你们不要妄自菲薄。”

“华夏人不比任何人差。”

“吴有训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能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成就,你们在天文学领域也可以。”

谈到吴有训,常福元和蒋炳然呼吸急促,满脸羡慕。

对方只比他们小几岁,但现在已经是华夏的传奇了。

他没有依靠李奇维教授,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世界性的学术成果。

让全世界再一次对华夏刮目相看。

高鲁三人来欧洲前,华夏科学社早已大肆宣扬了吴有训的事迹。

如此年纪,做出这样的成就,简直就是第二个李奇维教授再世。

吴有训的事迹足以说明,华夏在科学领域,潜力无限。

“高博,你要注重年轻学者的培养。”

“他们才是华夏天文学步入现代化的关键。”

高鲁深表赞同。

“李教授,你放心吧。”

“我已经通过教育部,观察了几个好苗子。”

“他们在国外学习的都是天文学。”

“等他们毕业回国后,我就让他们参与到天文台建设中来。”

“一边建设,一边学习。”

李奇维满意地点点头。

管中窥豹,从天文学就可以看出华夏其它领域的发展。

虽然艰难,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可以排除一切困难。

而李奇维的作用,就是在幕后,为他们保驾护航,参与到国际科学界的氛围中来。

只有多多交流,才能更快地成长。

李奇维起身笑道:

“走吧,成立大会就要开始了。”

最新小说: 首席萌仙:仙君大人的小妖孽 包子他娘亲 鬼手千之破财王妃 奸臣是妻管严 深宅旺妻 女仙有毒:妖孽邪尊别过来 商户嫡女奋斗史 重生嫡斗 软萌小仙:师兄带我去捉妖 盛宠弃妃:神医六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