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那是过于看低突厥人的野心和智商了。
齐朝的皇帝,都是这样的思想,凡是跟异族议和的时候,都是无可无不可,只要异族提出条件,立刻就全盘地、无条件地接受,以为满足了对方的胃口,对方就一定会退兵。
结果,自然就是靖平之变。
因为这样的软弱与妥协会让对方看透你的虚实,既然你连这么屈辱的条件都肯答应,那自然意味着你的国内没有可战之兵,你完全不敢跟我打。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退兵?
直接灭了你的国、屠了你的城,那到时候想要多少金银财宝、女人奴隶,不都是看我心情吗?我还跟你谈判干嘛?
而许多人不能理解这个简单的道理,所以才会认为渭水之盟必然是一个充满屈辱的盟约,一定是给了突厥人大量的好处才换来突厥退兵的。
他们不懂,当你给突厥人足够多的好处时,突厥人反而不会退兵了。
所以,回到渭水之盟的实质。
梁太宗在签订这个盟约之前,必然已经做好了开打的准备。
他先让尉迟敬德出击,击败突厥的一支偏师、斩杀了突厥的一名将领,同时也做好了战斗准备,甚至有可能已经制定了针对颉利可汗的斩首计划。
而在做好充足准备之后,他才强势来到渭水,展现出强所未有的强大底气,让突厥人心生怯意。
而突厥人,早就已经知道梁太宗的强大。
据说当年梁太宗在平刘黑闼的时候,曾经与突厥人遭遇过。而他的反应是,直接用大箭射了回去。
梁太宗的强弓大箭,都是数倍于常制,就连箭失都比寻常箭失粗大好几圈。
而突厥人在得到梁太宗射出的箭失之后,互相传阅,“以为神”。
再加上梁太宗在逐鹿中原时立下的赫赫战功,让突厥人早就知道他的威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突厥人才不敢跟他硬刚,总是避其锋芒。
唱空城计的前提是,你本身必须足够牛逼,让对方觉得你是个军事天才,必然有埋伏。
如果你本身没什么名气还玩空城计……那只能说,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就像靖平之变时,齐英宗敢玩空城计吗?
金兵丝毫不会怀疑有诈,只会毫不犹豫地A上去,闹出六甲神兵那样的笑话。
之后梁太宗与突厥人在渭水订立合约,必然是一个让突厥觉得不至于白跑一趟、但又绝对不敢得寸进尺的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