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也不劝了,因为事已至此,就只有闷头往前闯这一条路了。
赵海平左手抓着马缰,右手拿着槊,不断地用“观察入微”的天赋寻找敌阵中的破绽。
这个天赋果然好用,赵海平可以通过这些兵卒的动作、神态乃至于细微表情,确定他们此时的状态,从而找到整个阵型中的薄弱之处,不断突破。
遇到来阻拦的,也不会跟对方死磕,顶多就是单手举着槊去羊攻或者招架一番。
马槊很长,所以单手用起来很不方便,秦将军的槊尺寸更是加长、加大,一般人别说是使用了,就连拿起来都费劲。
好在凭借着秦将军开挂一般的战斗力,单手持槊倒是也在乱军中吓退了不少人。
但很快,赵海平开始遇到新的问题。
他左冲右突,很快已经身陷重围。
不断有敌军的将领和兵卒围上来与他交战,仅凭单手持槊反击,已经越来越艰难。
显然,对面的将军和兵卒又不是废物,怎么可能看着一名敌将在阵中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还无动于衷?
眼见各种兵器向自己刺来,赵海平也不得不暂时放弃继续往前冲的打算,双腿夹紧马腹,左手从缰绳上离开,双手共同使用长槊反击。
这次他学聪明了,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傻愣愣地去跟冲锋过来的骑兵对撞,而是尽可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遇到敌方的攻击时,或是在马上闪转腾挪进行躲避,或是用槊去拨打敌将的兵器。
反击的时候,也尽可能地用巧劲从侧面攻击敌将、让他坠马,然后再反握长槊,用戳刺的方式将对方刺死。
自上而下的戳刺确实是无马镫时期最稳妥的攻击方式,完全没有任何坠马的危险。
而在横向戳刺的时候,发力方式也是有讲究的。
刺中的瞬间必然会承受一定的反作用力,所以最好要选择合适的角度,让槊杆微微变形去吸收一定的反作用力,同时在刺中的瞬间要尽可能的微微撒手,让反作用力尽可能少地传递到自己的身上。
等双手从长槊的后端滑到前端的时候再重新伸手握住,同时以身体姿势维持平衡,就可以保证将对方戳下马的同时,自己不坠马。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动作。
如果放到现代的马术中,恐怕得淘汰一大批专业的马术运动员。
赵海平也没法掌握得很好,虽然理论上已经很完备,但实战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