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摇得最厉害的,恰恰就是“人”这一因素:假设,所有的人,都不能到达原来的工作指定岗位,原来的生产、运营体系,是否还可以如常,甚至更高效的运转?
这就象景闲大厦的装修老板,温州穆伯宏所说的:“这生意吧,一旦要养人了,就不好做了。”
当时,对于我在景闲大厦投资led大屏的时候,他就提出过这个意见,觉得我必须想办法,尽量不用人力。
后来,曾有一段时间,我也的确试验成功了:大屏的电费充足的前提下,操作间里的电脑用了定时软件,可以自动开关机,并且我用远程控制软件,及时变更广告节目,客户也可以通过远程软件进行抽查审计。这样,我就没有再在ks因为led大屏播放请专门的员工,这样就尽可能地省掉了人力成本。
可惜后来,由于市场的大环境,加上我家里的情况,导致这个模式没法继续,但对于无人可运转这件事,我还是成功实现过的。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次,早在广州时代,和星星一起开办了一家翻译公司,当时也实现了无员工运营:所有的译员都是线上交稿,客户也是线上收稿,至少那几年的运作还是成功的。就在那时,我就考虑过:为什么企业一定要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呢?如果有网络,哪怕我在南美洲的一个小山村里,也一样可以为远在中国的客户服务啊!那时我就在想:人做为要素,可以动。
相对于地点、人的流动,其实是相对照才有的:
地动,人不动:这种状态就象某个公司的员工,因为公司搬迁地址,就这套人马跑来跑去的,还是那个公司;
人动,地不动:这种状态就象是某个公司总是人员流动大,而公司地址不变,类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人动,地也动:这种情况就是人员流动了,连他所服务的工作单位也变化了,就象来来往往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职业打工者,不停在这团地盘上做着各种排列组合。
人不动,地也不动:这种情况就象是这段时间,大家为了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而进行了各自居家不动的状态。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其实是有功能的人群与相应发生强工作属性连接的“地”发生了不匹配,才导致了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憋闷”。
那么如果一定要求“地不动,人也不能动”,如何解决强连接人口与相关地域的强连接不被打断呢?
第一种就是:塞:这种办法就是不论常态如何,特别时期,就是采取特别手段,放下一切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