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点党”说了,早起的人生,才能有资格谈“掌控”。
于是,在这夏日的尾声里,给自己的生活加入了早起晨练这一档子事儿,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天,好—————长!”
长到我在一大早干完了半天的事儿了,就发呆,发困,又倒头睡下,补足。
我不适合早起,只适合偶然发发疯。
一次早起,要用几个破碎的白天来弥补,很不划算。
就算是这样,还是持续“神经”了半个月,基本上算是生物钟调到可以加入这一节目了。
而早起晨练的人群,又成了有趣的研究对象:很固定,老头老太上岁数的,狂走;中青年的,健步跑;遛鸟的都从南门进;遛狗的都在友好路地铁公司新铺的豪华街道上追狗;跳广场舞的有两帮:圆帮段位高点,全是民族舞;方帮比较杂,集体甩胳膊腿儿;而爱上一株苹果树的是两女一男,一定会有两位抓住树干荡秋千;一对父子总是儿子等爹,一起中速跑;一个瘦得可以参加马拉松的户外装备全身的女子必定是一边跑,一边耳机听音乐;偶然有两个伤残人士在努力恢复走路;而一个练长笛的一定守在墙角的一片弯路之尽头,霸住一片草地;小提琴帮要在8点半以后才出现;口琴那位8点就开始穿着扩音器开吹了;而一位“老战士”吼着“1、2、3、4”,怎么听,都象是在给自己的跑点儿喊口令;乒乓台区、羽毛球区的几组人马也早早开练;精华偶存的几个武林高手,在慢慢的使枪弄棍;拉筋到随便“一字马”顶天式聊天的功夫衫大妈也有那么几位;最是养眼的,是两位青春少女,扎起的丸子头下,那块“黑色方块”的发贴把散发贴住,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几乎所有人,都是呈逆时针方向转圈儿的,直到自己也加入后才明白:这个方向,最可以做“自己”,不用和人打招呼,见熟人即使不打招呼地超过他了,也不失礼。
而小学生们要经过这个圈儿去上学,看到那睡不醒的小鸭子一样的小学生,背着比自己身体穿的大书包晃着各种奇特的步态走向学校时,才突然领悟到:原来,当年的自己,也曾是这个样子过的。
晨起的阳光,公园里的树植,空气都似乎是甜的。
没有对比,不知道这种空气,可以吸引得我,一个夜猫族,可以早上7点自然醒,7点20冲出家门,打开“华为”手机的运动计量功能,就开始了消耗卡路里的一天。
“3、2、1开始步行吧!”
加上“秋说英语晨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