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何许人也?括兄可知道?”是夜,明月一直在思索剧辛临走时推荐给他的那人,庞这名字似曾相识,却又记不得他在历史上有何作为,或许是尚不知名的隐者,所以明月在邯郸时也没听人说起过。于是他便让隔壁的赵括再过来温酒夜话,顺便问问这庞究竟是何方神圣。“此人之名,我曾听父亲说起过。”半杯温酒下肚,赵括想了想,也记起了与庞有关的事迹。原来那庞乃魏将庞涓之后,庞氏在魏国失势后流落到赵国。他与剧辛是儿时好友,因为家传兵法,是出了名的天才少年,十岁便熟读孙吴,十五岁已能对时势高谈阔论,所以武灵王偶尔也会询问庞一些兵法、国事。听到这里,明月不由看了赵括一眼,如此说来,这庞年轻时候,跟眼前的赵括岂不是像极?“据父亲说,当时武王问庞孙子兵法中‘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这一句,庞对以上策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策才是以战克之。用计谋是使敌国君主昏惑,国家混乱。因人事则是买通敌国之人,使国君不得实言,待敌国自乱,则兴战可攻克。昔日小国可胜大国,便是依靠夜行阴谋之术,这便是殷胜夏,周胜商,越胜吴的缘由……武王听罢后,赞叹曰,寡人闻此,日月有以自观……”赵括道:“当日父亲与代安阳君公子章在侧,故而能得闻此言。”此时年轻的庞已熟谙阴谋与兵法,赵武灵王对他也颇为欣赏,前途无量,可惜赵武灵王亡于沙丘之乱,赵奢、乐毅、剧辛这些年轻人都失望出走,庞也不例外。“不过据父亲说,当时庞并未去投奔他国君主,而是跑到南方,拜了道家名士冠子为师,自此不知所踪,偶尔才能听闻他在楚国、齐国的一些言行事迹,已不拘泥于兵法,也兼修纵横、黄老之术……”“不想还是个全才的杂家。”明月笑了笑,想来那庞应该是跟他的老朋友剧辛有联系的,不过此人行踪不定,上哪找去?就算找到了,以道家隐士们的做派,也不一定愿意出山。他只得将此事暂时放下,继续专心于此次出使上,到了第二天,他们再度启程,在一场时有时无的小雪中,接近了燕上都蓟城。蓟城外有密密麻麻的枣树、栗树,蓟城人也是七国里唯一在秋冬时常以枣、栗为主要食物的都邑,如今叶子已落光,果实也为燕人果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