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双星文明发现意识场的形成好像和行星磁场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就用电磁场的规则套用在意识场上,却发现完全行不通。这证明意识场并不是像电磁场一样的物理场。物理场是一种能量或物质以物理运动的方式存在的场态,所以被统称为物理场,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电磁场、辐射场等都属于物理场。双星文明以新的场态概念来解释意识场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他们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解到了意识场的一些规则。众所周知,寻常的物理场态遵循物理规则,比如物质运动靠近会发生摩擦碰撞、交换能量等等,但由于意识场不属于物理场,所以寻常物质无法直接进入意识场,也不会与意识场发生碰撞,必须要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假设某粒子释放或吸收能量转换成另一粒子时,才能进入意识场。双星文明初步推测,这应该就是意子形成的过程。同时,由于意识场的是以天体为中心,有时候就会与天体磁场重叠,所以就会被误认为意识场就是天体磁场,双星文明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将两者区分开来的。了解到这里的时候,陆尘总算明白了,为何自己一开始会误以为行星磁场是转换意子的关键,原来那是因为意识场有时候会与磁场重叠在同一范围,从而让人产生的认知错误。后来,双星文明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至今也没有走出的分水岭。双星文明研究发现,当天体身体破碎时,意识场也会同时破碎。为了解释这种同步现象,双星文明提出了两种概念,即是前面所提到的空间场和维度场。有个双星文明的科学家提出空间场理论,认为意识场拥有空间特性,是因为天体的巨大质量对空间产生了压缩和扭曲效应,在某个特殊的扭曲曲率中,意识场得以形成,所以当天体身体破碎时,因巨大质量所造成的空间扭曲褶皱就会消失,所以意识场也会因为空间褶皱的恢复而破碎。陆尘将空间场理论理解透彻之后,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比喻,比如在一个长气球的两端打个结,或是在中间打两个结,就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气球,正是因为有结(扭曲曲率)的存在,所以寻常物质与能量才无法进入,必须要用特殊的方法。当这个结消失时,那独立的小气球就会回归大气球而消失。陆尘觉得这个气球打结效应很符合自己的胃口,但可惜事实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这个空间场理论因为无法解释意识场膨胀、意子进出、意子间的信息传递等问题而受人质疑。于是,另一个科学家提出了另一个理论。即维度场理论。维度场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宇宙是有很多维的。他们所处的空间具有长宽高的物理特性,所以推测他们所处的三维空间其实就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