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志愿”栏,是当3个系科志愿均不能录取时,由招生委员会酌情分配至适当系科的候补。
考试的时间的是在1952年8月15、16、17日三天,在这三天举行了新中国首次全国统一高考。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小时40分钟,每半天考两科,上午考试时间为7:30-9:10和9:30-11:10,下午是2:00-3:40和4:00-5:40。
15日上午考国文和数学,下午考化学和中外史地;16日上午考物理和政治常识,下午考生物和外国语(俄、英);17日安排加试笔试和术科。
每个考生必须参加所有8个科目的考试,报考文法财经等院校(系),政、国、外、史四科分数之和占60%,数、理、化、生四科分数占40%;报考理工农医等院校(系)采计分数的科目及比例正好相反。艺术、体育等院校(系),前四科分数之和占总分的40%,后四科分数之和占总分的30%,加试术科成绩占总分的30%。
首次高考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桉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录取工作在BJ,由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持进行。
这次高考虽然没有文理分科,但在计算总分的时候还是有所体现。报考文法财经的,政、国、外、史四科分数之和占60%,数、理、化、生四科分数占40%;报考理工农医的计分比例则正好相反。
虽然有了高考制度,但是能参加高考的人依然不多,由于连年的战争,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的80%以上都是不识字的文盲,能有机会读完这8个科目去考大学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当年的报考人数仅为7.3万人,而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达91%,是有史以来录取率最高的一次高考。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次高考,这次考试的发榜也特别有仪式感,当年9月份,录取名单就开始陆续通过报纸公告全国,而且还是登在《人民日报》的“号外”版面上。可谓是给足了那些考生排面。
去年的高考和前年的一样,但是今年的高考似乎有些不同,因为今年好像要分文,理科考。除本国语文、政治常识、外国语(除部分考生免试)均必考外,
文科、政法、财经、体育艺术等类专业考历史、地理;
理、工、农、林、医类专业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艺术、体育类专业加试有关专业科目;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