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为了撒一个谎,需要再撒两个谎将它圆回来。
向南跟别人不一样。
他撒一个谎的同时,还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自己挖的坑,流着眼泪那也得填完啊。
不过还好,跨类别研究课题的论文撰写,并不着急,而且写论文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写出来的。
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或者案例来支撑论点,向南也需要抽时间来查询相关的资料来丰富。
现如今,相比论文更为重要的,当然是兵马俑的修复。
他留在长安的时间并不会太长,还有十来天的样子,趁着这个时间,向南需要尽可能地多修复一些兵马俑。
无论是为了写论文收集案例,还是为了熟练古陶器物的修复手法,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天一早,向南来到一号坑修复现场后,又继续埋头苦干了起来。
那尊将军俑断裂的手臂,总共有四十八块残片,他采用了“粘接减法”的修复方式,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将四十八块残片聚小为大,粘接成了一十二块相对较大的残片。
如今要修复这手臂,那就需要将这十二块残片重新粘接在一起。
这比单纯的将四十八块残片,一片一片粘接起来,要容易得多。
兵马俑之所以难修复,残片众多是一回事,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制作工艺本身就很复杂
它的脑袋、上肢躯干和手臂都是中空的,而腿部、脚和手则是实心的。
因此,在修复将军俑的手臂时,还需要在中空的手臂处,用填充物塞满。
这样一来,残片在粘接固定之后,相对而言,粘接错位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这件事,向南一个人是做不了的,王民琦便很兴奋地凑上来帮忙。
当然,他所谓的帮忙,也不过是扶着刚刚粘接成形的手臂,不让它掉下去,重新变回碎片而已。
忙了一整个上午,向南才将将军俑的手臂修复完成,并且用透明的塑料薄膜,一层一层紧紧地包裹住,然后将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将军俑的身上。
一天或者几天之后,等到粘接残片的粘合剂彻底固化,就可以把这塑料薄膜给拆下来了,如果没有粘接错位或者色差严重等问题的话,这尊将军俑就算修复完成了。
至于重新彩绘?
不存在的。
博物馆现在对兵马俑施行的彩绘保护,只是让现有的色彩不再剥落,并不是要给颜料剥落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