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通过今天这三个时辰的攻城,以及三千奴隶兵的代价,呼奢便消耗掉了马邑四分之一的箭羽储备!
而在汉匈城池攻防战当中,有一个在匈奴妇孺皆知的规律:一旦汉人城池的箭羽全部消耗掉,那城池被匈奴人攻破,就是一到两天之内的事。
在箭羽全部消耗掉后的第二天,汉人便有八成以上的概率,或弃城出逃,或留守城墙,和攻城的匈奴部队进行贴身肉搏白刃战。
到了那时,匈奴攻城部队可以肆无忌惮的跑到城墙下,而不用担心被突然飞来的弓弩箭羽放倒。
反倒是城墙墙头,打算推下滚木、石块的汉军守卒,会有极大的概率被匈奴弓骑射杀。
一旦墙头被匈奴人占据,那这个城池,也就大概率是匈奴攻城部队的囊中之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简单笼统的理解为:今日这三个多时辰的功臣,屠奢通过三千奴隶士卒,以及数百本部勇士为代价,换得了此次‘马邑攻夺’的进度条,大概达到了25。
——起码在得知马邑守卒是六万余,而不是五千左右时,呼奢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接下来,呼奢的战斗思路也就很明显了。
继续派出奴隶跑回部队,消耗汉人军卒的体力,以及马邑城内的弓羽箭矢,并在四天后的清晨梭哈,全军压上,夺去马邑!
如此一来,和白羊王就‘双方都派奴隶’达成一致,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乍一眼看上去,这个要求好似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
放在中原,这就好比两支部队合力攻城,其中负责冲击城墙的部队伤亡有些大,所以主将提出,让另一只协同作战部队也派出攻城队,一同承担伤亡。
但放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在草原,各游牧部族之间的征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草场、水源的争夺为主导因素。
而在战斗结束之后,胜利方从战败方身上获取的‘战利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战败部落的牧民为主。
——不是获得这些牧民,而是讲这些牧民抢回,变成自己的奴隶!
‘奴隶’这个硬通货在草原的口碑,几乎不亚于中原的黄金!
而在单于庭为主导的战争当中,匈奴军队的责任、利益分配,也和中原有着较大不同。
在中原华夏文明,无论是此时还是未来,战斗缴获往往都需要先上缴,而后由掌权者进行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