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人看来,为部落的生存而战斗、牺牲,就是自己最大的价值体现。
只要自己的死亡能换来一把盐、一袋茶,那匈奴绝大多数骑兵,都愿意牺牲自己,来让部族获得必要的生存物资。
在这种‘拿人命换物资’的战斗态度下,更看重生命的汉室,显然是无所适从。
也正是在这般南辕北辙的价值观念下,汉匈双方,曾一度达成一种极其别扭的默契。
——匈奴人知道,汉人皇帝什么都能忍,就是忍不了普通百姓被伤害,所以当匈奴人呈小股部队入侵掠夺时,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基本都不会伤害平民。
当然,不伤害不意味着‘善待’——抓汉人百姓回去当奴隶,也是匈奴人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汉室也在多年的交战当中逐渐发现,对于匈奴人而言,领土、疆域、人口的诱惑力,似乎并没有物资,尤其是粮食来的大!
确定匈奴人并不是领土侵略,而是物资抢掠之后,汉室边地也就形成了一套可操纵性很高的应对方案。
——烽火一燃,所有百姓紧急向城池靠拢,如果来不及,就往山沟里一躲!
这样一来,双方的默契就达成了。
——匈奴人只是想做强盗,顺便想抢夺一些人口,所以汉室将大部分物资、人口聚集在坚固的城墙内,而将一些散落的物资扔在城外,任由匈奴人搜刮。
而汉室想要的,是领土不被占领、民众不被伤害,至于物资,重要性也就相对没那么高了。
如此微妙的平衡,也建立在双方互相看不顺眼,又谁都不敢惹对方的实力对比之上。
道理再简单不过:但凡汉室有能力反击,别说让匈奴人抢物资了,匈奴人的牛羊保不保得住,都还得两说!
——问问秦政、刘彻两个暴脾气,草原是谁家的后花园?
反之亦然:如果匈奴有绝对的实力,也不可能大费周折跨过长城,结果就捡些穷乡僻壤的残羹剩饭回去。
就如同千百年后的一代天骄那样,带着手下的勇士,硬生生将神州大地,乃至于大半个亚欧大陆归为自己的统治之下,也不过是数十年的功夫。
在这样得平衡当中,汉室,尤其是汉北边墙的百姓,显然要稍吃点亏——哪怕自己没被掳走,家里的东西也得被抢走不是?
反过来,对匈奴的家庭或不足而言,南下侵略,就是一场难得的盛宴了。
别的不说:哪怕带着部族勇士,在长城以南晃悠两个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