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个在后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状况,出现在了汉室天下。
——周坚私藏甲胄,周亚夫背锅失去,周坚非但没有蒙受千夫所指,反而成为了道德楷模!
在周亚夫死后一年,周坚甚至被景帝刘启以‘存亡续断’的名义,重新封为了平曲侯,以继承绛侯一脉的侯爵。
说到这里,就不难看出:为什么汉室臭名昭著的厚葬之风,能在华夏历史上传延数千年之久;即便到了新时代,都依旧为人们所忌惮了。
——不厚葬先人,在华夏绝大多数时代,是直接与‘不孝’划等号的!
就算是在后世的新时代,也依旧常见‘某某人剑葬父母先人,被乡邻戳脊梁骨’的传闻,就更别提‘孝大于天’,甚至‘孝大于法’的汉室了。
久而久之,厚葬之风便自然地成为了社会主流。
汉人恐惧死后的日子过不好,就极力要求后人:在我死后,一定要给我好好办葬礼,可千万不能让我在冥槽地府受苦啊?
而孝子贤孙出于孝顺,亦或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很孝顺’,就只能竭尽所能的将逝世先祖风光大葬,以免受到社会普行价值的指责。
甚至出于‘侍死如奉生’的理论依据,将家族的大半家财,用在某一位先祖的丧葬之事上。
而汉人在散尽家财厚葬先祖的同时,又出于本能的恐惧,而希望自己的后人也能像自己一样,竭尽所能的把自己的后事办的漂亮一些。
那之后的一切,就是必然的了。
既然是侍死如奉生,那跟房子差不多大小的陵墓,算是最基本的了吧?
房子有了,那生前喜爱、常用的东西,是不也得陪葬点?
如果是文官,那自然要买来几片经典残卷,作为陪葬品;即便是武将,也大有‘以兵书残卷作为陪葬’的事情发生。
就这样,数之不尽的古华夏思想经典,被一个个王公贵族带入了坟墓。
除了书籍因陪葬而流失、失传之外,厚葬之风最让人所不能接受的一点,便是以金陪葬。
——住的房子有了,喜欢、常用的东西也陪葬了,那先祖在地府,不得准备点钱财傍身,以防不测?
就这样,数之不尽的黄金,在华夏历史上被埋入黄土,平白便宜了后世的摸金校尉们。
可以说:房子大小的墓室,一定量的书籍及黄金,已经是汉室广为流传的‘陪葬三件套’了。
在这个时候,作为‘天之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