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的‘地中海中地’发型外,其余所有的文化,基本都是传承自华夏!
再多一桩服饰习俗,也算不上什么奇怪的事。
而那杆礼器规格的铜耒,之所以由申屠嘉递给刘弘,是因为在九卿当中,职责包含‘农事’的,恰恰就是内史。
——要知道内史的主官官名全称,是治粟内史。
与‘专责御辇’的马政负责人太仆一样,内史理论上最主要的职责,也是‘总掌天下农事’。
至于其余诸如统掌关中治安、户籍等工作,都只是次要的。
接过申屠嘉手中的的铜耒,刘弘便在公卿大臣的目视下,来到了籍田边沿。
“天子执耒,三推三反~”
随着又一声唱和响起,刘弘才规规矩矩的用手中的耒,在籍田上翻动着泥土。
在犁没有大规模使用于耕作之前,耒(lěi),就是华夏百姓翻土、松土的工具。
耒,状形类似一个‘y’,由一根主杆,和两支稍弯曲的尖杆组成。
在播种之前,百姓便会用耒松土,而后再将粮种播种在田亩之中。
实际上,耒这种落后的农具,在战国末期,曾短暂的被淘汰。
因为占据河南草原的秦国,曾一度大力发展牛耕!
而耒,也被秦少府的工匠们改造成了最原始的犁具。
所以耒,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由人作为驱动力的、更小的犁具。
至于为何会发生‘耒-犁-耒’这种开历史倒车的状况,则是因为:继承了秦大半制度、疆域的汉室,并没有继承秦所掌控的河套草原。
没有草原,就意味着牛、马奇缺。
缺马,让汉室长期处在‘欲立骑军而不能’的战略劣势;而缺牛,就使得战国时期,就已经在华夏大地出现的‘牛耕’,再度倒退回了遥远的‘石器’时代。
——耒最早出现,就是在华夏文明由原始文明,进入农耕文明的‘后石器时代’!
之后,随着铜的冶造工艺逐渐完善,华夏文明才从石器文明发展到了青铜文明。
但高昂的造价,使得青铜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留在了礼器、兵器,以及奢侈家具的范畴当中。
再加上铜本就更脆,更容易断裂的特性,使得华夏农耕文明,在进入铁器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耒作为主要的农耕器具。
“真不是朕穷兵黩武啊···”
“哪怕是为了牛耕,朕也要把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