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武元年元月甲子日(初一),刘弘终于迎来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元朔’。
元朔,顾名思义,便是元月的第一天。
按照汉制,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要举行朔望朝,一年共二十四次。
但每年的二十四次朔望朝,也并不完全相同——冬十月初一的大朝仪,以及元月初一的元朔,便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两次。
十月初一的大朝仪,属于汉室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除了国家官方活动:大傩驱鬼外,还会有地方官员派代表抵达长安,向天子献上新年贺礼。
而作为理论上‘与刘氏共享天下’的彻侯勋贵阶级,也要向刘氏先祖,送上自己的祭品——酬金。
彻侯在祭祀中奉献的酬金,按照彻侯的食邑,大概按‘每百户食邑,献金一金’的标准。
除了这些极具迷信色彩的活动,大朝仪也同样保留了朔望朝‘议政’的特质。
如两个月前的朔望朝,就很清晰的表明:大朝仪,就是汉室的‘年初计划商讨会’。
在大朝仪期间,中央会就国家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一个至少可贯彻一年的政治纲领。
而两个月前的大朝仪,又是大朝仪中较为特殊的一次——刘弘登基之后,所主持的第一次大朝仪。
所以在那次大朝仪中,刘弘与朝臣百官、功侯大臣不止讨论了内政外略,还提出了专属于自己的政治声音,并理顺了自己的皇统,以及江山社稷的法理。
相较于政治意味浓厚的大朝仪,元朔日的朝仪,则相对随意一些。
毕竟此时,汉室还在沿用颛顼历,元月并非是一年的首日。
所以元朔朝与平日的朔望朝最大的一处不同,便是‘天子亲耕籍田’,以及当晚在宣室殿的晚宴。
早上天还没亮,刘弘便在朝臣百官的簇拥下,来到了长安城外的‘社稷’。
与大朝仪一样,元朔日,刘弘也同样要携朝臣百官、勋贵大臣一起前往太庙、高庙祭祖。
除此之外,也同样要在社稷的祭神台,向天神太一祈福,以祈祷汉室接下来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作为汉室神格排名第一的天神——太一神,其实就是后世为人所熟知的东皇太一。
春秋战国时期,东皇太一最受百姓信笃的,便是楚地。
如此说来,东皇太一成为汉室法定的‘天神’,也就不足为奇了——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阁下,本就是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