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上来看,汉匈大体相差并不大——汉立不过数十年,匈奴同样,刚在东胡、月氏的尸体上崛起不久。
真要说起来,比起稳定的农耕文明,更加脆弱的游牧文明更贫弱才对。
但玩过棋牌类游戏的人都知道,有一种关系叫作‘克制’。
如今汉匈军事实力对比,就处于这种关系——战斗力相差不多,但属性单方面克制!
面对完全由骑兵组成的匈奴大军,汉室笨重的步兵和战车集群,几乎毫无获胜的可能。
从小半个月之前,匈奴使团跨过长城那一刻起,刘弘地大多数时间,就都花在了召集长安的功勋将领,推演可能发生的汉匈战役上。
推演的结果非常不乐观——按将军们最乐观的估计,汉室在面对匈奴时能取得的最大优势,也只不过是‘重兵设伏,全歼某一支落单的匈奴骑兵小队,缴获马匹’!
而最悲观的结果,则是西起陇右,及至上、代、云中、燕赵乃至极东的右北平,一整条长城防线都陷于血战;汉室版图中,黄河以北的大半疆域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国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将用于这次防御战当中。
比起如此庞大的投入,汉室能从战争中获得的东西却少的可怜:匈奴人屁股底下骑着的马,以及不确定会不会有的随军牛羊辎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本的历史上,汉初自白登之围直到武帝派兵出塞,这长达数十年中奉行的和亲政策,算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与其花费整个国家的财富、国力,去打一场注定没有好处的仗,还不如拿一些物资喂饱匈奴人,好安心种田。
没错,屈辱、憋屈——刘弘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刘弘原本的设想中,冒顿年老将亡、老上尚未上位,匈奴处于政权交接期的这几年,应该就是汉室最好的战略时机——错过这次,就很有可能得等到二十余年后,老上亡故,军臣那个呆瓜上位,将匈奴的主要战略从南攻汉室改为西进中亚。
但前段时间发生的另一件事,却改变了刘弘的认知,决定重新制定对外战略。
——在匈奴使团刚越过云中,连代国国土都还没踏上的时候,代王刘恒便派母舅薄昭入京,呈上奏疏。
奏疏大体内容,与刘弘预测的一样:刘恒大概是在王太后薄氏指点后,对移封梁国之事感恩戴德,甚至称‘得以移封睢阳,不敢奢求复得代地’。
虽然刘恒这句‘不敢奢望一门两王’,其性质与后世那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