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么一点点多,有限的注意力,只能分给很少的信息。
商家争抢的,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这种争抢是排他性的,一个人的娱乐时间只有4个小时,刷3个半小时抖音,就不够再吃两局鸡,有人获利,有人亏损。
所谓的内容时代是怎么来的?
就是由注意力的稀缺性带来的,当一个商家能够提供出足够多的优质内容,就可以牢牢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点娘的一家独大,便是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
在另一个方向上,商家不断优化推送算法,同样是在争抢用户注意力,降低无用信息对用户造成的干扰,提供更好的体验、更深的沉浸感、更高的价值展现。
注意力经济对于小五哥,同样适用。
粉丝们将大量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其余的明星就被分薄,渐渐被那些粉丝淡化。
然而,小五哥并不打算提供足够多的内容不会拍剧、不会演电影、不会出专辑、不会频繁上综艺
总而言之,尽可能少的出现在大众眼前。
因为,他不想用自己来直接承接注意力,会很赚钱,但没意义。
意愿经济又是另外一个新热点,讲的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注意力经济局限于“对外部事物的关注”,意愿则是人们对“内在需求和渴望”的挖掘。
即我想要什么。
国内曾经有一个摸索到这个领域的网站猪八戒网。
买家把需要放在网上,通过悬赏模式,可以获得众多的方案和创意,以速配方式来匹配服务商,提供精准的服务。
这就是意愿经济的雏形。
可惜,猪八戒网走得太超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服务众包也好,知识共享也好,都没法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权益保障。
这是一个筛选的问题,更是一个匹配的问题,还是一个信任的问题,但究根竭底,它是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没到那个高度,你走得快,实际上是在脚趟泥潭。
最后是体验经济,简单,现在高档蛋糕房经常会让顾客亲手参与做生日蛋糕,就是典型的体验经济。
有款叫做《第二人生》的游戏,提供的同样是体验。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某种意义上,卖的仍旧是体验。
将这些有机综合起来,就是占意理论。
外在关注、内在需求,同样来自于意识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