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的紧张所致。自从和辽人之间龌蹉频生之后,大周朝廷为防止万一,除了在边镇增兵之外,也开始在边镇一线以南构筑第二道防线。于是,一部分州城开始升级,加固城防,屯扎兵马,建制也随之提升。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纵深方向必须要有数道防线,如果和辽国发生全面的冲突,即便边镇一线城池不保,可迅速依托后方加固升级的州府组成第二道防线。这兴仁府便是这升级驻军计划中的一环,和汴梁以北的七八座升级的城池一起构成了自西往东的第二道防线。
原本是曹州的兴仁府,因为只是州城,并无驻扎兵马之权,升级为兴仁府之后,有一只厢兵兵马在此驻扎,那便是广济军。广济军的称谓由流经兴仁府的广济河而得名。广济军的编制其实是不足的,一只地方州府的驻军,一军足额兵员是八千人。但广济军的编制只有五千人。这也是因为朝廷的财政这几年实在太吃紧,所以除了重要的边镇和大州府兵额满员之外,像兴仁府这样的地方,能有六成足额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很多地方其实连一半的兵员也不足。这和大周朝拥兵近两百万的事实似乎不符,但这却正是现实。大周朝似乎处在一种永远兵员不足的窘迫之中。
兴仁府也并不大,实际上只是一个州的规模,辖下四县为宛亭、济阴、南华和乘氏,人口也仅有十二万。但莫看府不大,治所所在的兴仁府的军事设施和城池建设却很扎实。既然是朝廷北方的第二道防线的一环,兴仁府在城防和军事设施的建设上确实花了不少银子和功夫。扩建曹州为府,在城墙外围扩大了城池的规模建造了一道外墙。外墙高大坚固,建有数十座箭塔敌楼,北城门处还有瓮城。而整个城池也被分割为内外两城。内城是原来的老城墙所包裹的居民区和商业区。而外城则大多为军营衙门,校场马场等军事设施所在之处,这也算是旧州府改造升级之后的一大城市特色。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格局和各种完备的军事设施,兴仁府才在教匪起事之时经受住了考验。近一个月前,当兴仁府的青教徒半夜啸聚起事,欲控制住兴仁府的局面的时候,他们一度将整个内城全部占据,几乎控制了全城的百姓居住之处。然而,他们却根本没法将外城控制。而外城则正是广济军驻守,教匪们的突然起事并没有对广济军造成致命的打击。广济军指挥使吴永波即刻率兵马展开了弹压。教匪自己给自己挖了个瓮中之鳖的坑,当内城城门被控制之后,内城中作乱的六七千教匪反而无处可逃。吴永波亲自率数千兵马冲进内城,绞杀上千教匪,其余教匪作鸟兽散,投降的投降消失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