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一句“我怎么知道这个国家会不会跟伊朗一样没下限”,就动武了。 …… 把叶纨所说的理论推演梗概捋清之后,就是如何形成一篇扎实的内部论文、或者说外交托辞的事儿了。 从想法,到落实到可以经得起国际社会推敲的严密外交辞令,还有很大差距的。 千万别小看这部分工作的价值。 可以这么说,在1983年,要是哪个人能把上面那番假象推演,落实成久经考验外交文件黑话、递交给美国总统,那绝对是至少价值千万美元的学术成果。 这一点不吹牛,因为美国总统就需要这么一份文件,来让他“想出兵动武的时候,少花几天时间跟国会扯皮、让美军反应速度更快”。 从经济角度来算,能加速数天美军军事行动突然性的智力成果,得多值钱? 能第一个想出来,为总统分忧的人,如果是个美国公民,那么给国务卿当个十年八年助理、成为智库成员,绝对是没跑了。 可惜顾骜不是美国公民,也不想当美国公民,他只能用来换一点别的利益——比如,原先设想好的,增加后续成果的公信力。 同时让基辛格相信顾骜的其他预言,“堤防今年其他要向民猪化过渡的拉美国家,被苏联渗透的风险”,把这种“主动假象防卫”的使用范围扩大化,在格林纳达用完,再去阿根廷用一用,比如把激进盟黑成苏左,拉一把阿右的正义档。 然后顾骜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夹带私货,具体怎么拉,李根总统不会过问的。 这也是美国传统了。 就像尼克松,不会知道水门事件中,执行层的种种煞笔行径。而且CIA和FBI做事儿的时候,经常会用“先提出几个更不靠谱的方案,让上级否决,然后再提出一个不那么靠谱的方案,换取执行”的手法。 因为CIA和FBI本来做的就是惊世骇俗的事情,他们已经习惯了被否决了,几十年发展下来后,CIA和FBI的前沿执行层就习惯了,故意拿几个不靠谱的先送上去被拒,以满足“甲方不先拒绝乙方几个设计方案就不舒服斯基”的心里毛病。 而甲方往往在拒绝了几个方案后,就不好意思再继续拒绝了,这是心理学上的人类共性。 很多甲方让乙方改了N稿设计案后,反驳欲被满足充分了,说不定最后绕了一圈通过的就是一开始的设计初稿。 “水门事件”在执行层时,其实就是一次“本来还不太靠谱、还想用来被拒绝的铺垫计划”,不小心被通过了,导致的后续灾难。 而这一次,要是CIA的人执行海外渗透扶持任务时,也不小心乌龙了呢? 美国素来有让CIA帮国务卿执行海外秘密渗透的习惯。比如杜勒斯时代,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