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母亲当年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在大陆这边没亲戚了。但顾家父系这边,却是有亲戚的。 那个时代又没有计-划-生育,谁还没个兄弟姐妹呢。 父亲顾镛就有个大哥顾铮,当年也是制氧机厂的八级工,不过是车工。之所以这些年没来往,就是因为60年代末三线建设的时候,跟其他一波技术骨干同事一起,被国家调到蜀省大山里去了,“在内地重建制造成套大制氧设备的工业能力,备战”。 当时也有个别不想背井离乡的刁钻工人/技师,那就故意犯错误,表现差,以躲避征调(因为国家都是抽技术最好的精兵强将去后方搞建设)。上面当然也知道这些人思想觉悟不好,也不会留他们在厂里,而是开除编制发配,跟知青潮一样种田。 不过这些人却有一点命好:他们不用出远门,就分配到钱塘近郊种田,几十年后,还能赶上当城中村钉子户。 而那些真正默默奉献去了后方建设三线的技术骨干,等到了退休之后,就会发现退休工资比钱塘这边的标准低三倍,想落叶归根回故乡终老,却连房子都租不起(走的时候是公房,人一走房子就收回了),只能找城中村的钉子户卖女儿,或者让儿子入赘。 三十年河东河西,还不知道谁笑到最后呢。 就个人感情倾向而言,顾骜是挺看不惯那些当年思想好觉悟高技术硬的好同志,却过得不如偷奸耍滑骗取钉子户身份的人的。 不过或许当社会主流三观发展到“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的时代,顾骜这样的思想就另类了吧。 顾骜改变不了太多,但他决定至少在自己认识的、有交情的人力,还是要帮几个的。 将来要是有钱了,至少把伯父和其他几个父亲当年的好战友,退休后从蜀山里捞回来,趁着钱塘房价还未暴涨之前,帮他们回归故土——这帮人到90年代初也该退休了,那时房价应该还不贵。 …… 经历了正反两波三观洗刷后,顾骜一行终于适应了曰本这个丑恶的资本注意世界。 可以放出一颗平常心态,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谈判和私活。 “先谈版权引进的事儿,还是先去酸素株式会社?” 找到入驻酒店、办完手续后,香江律师贺子强并没有倾向,毫无感情地表示听从顾骜安排。 “当然是先公后私了。我们来曰本的签证借口,就是跟酸素株式会社的技术授权谈判。不先搞定这个,会犯错误的。”顾骜不容置疑地说。 虽然这笔生意是为国家谈的,顾骜个人的得利可能会比后面的生意少。 但他只要挂着一机部外事局的实习关系、还是外交学院的学生,就不能在国事上松懈。 “那我帮你预约三井寿司先生。”贺子强立刻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