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去闺女家了没在家,现在就只能靠你了。”张海首先开话头。
王喜平吃了一口菜放下筷子说道:“鸭弯那地方行,大跃进的时候那里就养过鱼,后来割尾巴的时候撂荒了。”
“啊!那里以前就养过鱼?我怎么不知道?”张海有点惊讶。
“切!那时你还穿开裆裤露小吉吉呢,知道个屁。”王喜平鄙视道。
张海今年三十岁,大跃进那会儿他确实在穿开裆裤。
“三叔,你和我二叔现在在家也是闲着,队里准备用鸭弯养鱼成立个养鱼队,准备让你养鱼队的队长,现在您看看这鸭弯养鱼要怎么做?”
王喜平倒是没有拒绝张海的建议,打从盐场黄了以后他们哥俩也就在家闲着,整天啥事没有,这可不是享福,对他们这些老庄稼人来说无所事事就是最大的折磨。
他们这些老人最常说的话就是:一天不干活就难受。
这话万峰可不感冒,并且还暗地鄙视,在他看来一点活不干才好受呢。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花多少钱我都有的那种生活。
虽然知道那根本不可能。
“鸭弯这么多年估计都快淤死了,要想养鱼得把水放了把塘底的淤泥清理清理,起码得有足够的水深吧。”
“这个不是问题,冬天清闲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清理,你老就说说养鱼的事情吧。”
王喜平喝了一口酒。
“我记得鸭弯好像有二十多亩的面积吧?”
“二十五亩。”张海补充。
“这要是养鱼可能养老了鱼了,一亩鱼塘一年可产一千多斤,如果轮捕轮放的话一年可以捕四次,也就是三四千斤,人家南方因为气温的关系可以捕五次,咱们这里就不行了。”
按照王喜平这个说法,万峰在心底快速地算了一笔帐。
二十五亩水塘按照亩产三四千斤来计算的话能有八万斤的产量。
如果没记错的话明年的鱼价会有一个小幅的上涨,大概零售价会达到一毛三四左右。
这八万斤鱼即便按照零售价也才能买一万块钱,除去成本人工估计能收入六千块钱。
但是这些鱼你能一条一条自己去卖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批给市场里的鱼贩子,这样就又得减去三分一左右。
那么也就只剩下四千块钱的收入了。
全洼后的劳力每人能分三四十块钱,再加上便利的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