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无尽谈恋爱。至于象男人那样从事某项事业并奋斗成功之类的戏码非常少。
女性区别于男性的那些话题,虚化、回避、视而不见。所以连年轻女性的角色,也是“残缺不全”的。
虽然观众,尤其女性观众喜欢看谈恋爱,但要说她们完全不关心“做事情”的戏剧,也是一种歪曲和贬低。日剧美剧里面都有女性+事业的,同样蛮受欢迎。
所以说女演员被迫固守“少女话”,本身就是文化的反映而已。
以中年女性为题材的戏应该有什么?职场剧,家庭剧,或女性剧。但中国出不了朱丽叶比诺什,出不了妮可基德曼,出不了温斯莱特。
因为中国女演员人过中年后,接不到《浓情巧克力》,《时时刻刻》,《革命之路》,《朗读者》这样的剧本。
电影领域,我们这两年看到的,好像也只有姚辰和马伊丽演的《找到你》。
有人认为是资本市场和观众口味决定的,也不全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产影视,对于这种类型片制作能力不够成熟决定的。
影视制作机构不全是傻子,这几年流量明星尬演的戏没少扑街,难道他们不想尝试新类型吗?
这就是剧本创作和制作能力的问题,真要拍以中年女性为题材的戏,需要的创作能力和市场把控能力太高。这有自己的工业逻辑,不是所有制作团队就能操作的。
以《前半生》和《欢乐颂》为例,你要讲一个什么故事,能够保证市场和口碑买账,中年危机,女性独立,还是原生家庭?事实证明这需要绑准社会话题,也是极难预判和操作的事情。
这些类型片其实是有受众的,只是需要时间去熟悉它的制作逻辑。一旦成熟了,市场会好转。我们不缺好的女演员,不缺优秀的制作团队,甚至也有很多好的编剧。缺的是对于这种类型片影视逻辑,有深刻把握的从业人员,和有勇气去开辟类型片市场的制作团队。
不要因为年龄,辜负了那么多优秀女演员的天赋。
小骨和丫丫惬意的躺在凉椅上,微风拂过,吹来凉亭外满园的花香,舒服都不想动弹了;
“我说呢,熏哥居然演的是十几岁的妹子,是有点离谱啊!”
“周熏的腮红把我丑哭了!”
“延禧攻略分分钟吊打好吗?玻尿酸脸崩成那样了还出来辣眼睛!”
“老成什么样了心里没点逼数吗?演少女?”
“衣服色调什么鬼啊?延禧攻略甩如懿传几百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