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工艺,这些电池根本不可能做出来。
当然了,虽然他不会去推动电池技术的更新换代。但是改进一些工艺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这样的事情,还是能做到的。
………………
半个月后,钟越放弃了那家报价太高的公司,选择收购那家一直亏损的企业。这家企业是由几个留学生创办的,他们在米国的时候,发明了一些专利。可以用在锂电池上,让电池的充电次数增加百分之二十。
研发出这项技术后,他们一起回国创业,很快就拿到了一笔投资,创建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一开始的时候。依靠着自家的技术,很快就与一家手机公司谈成了合作。
接着,投资者追加了投资,他们这些创始人登时雄心勃勃,招新员工,扩建厂房。
而打击也是突如其来的,半年后。国内一家大型电池企业,也开发出了类似的技术。很快,失去了技术优势的他们,陷入了困境。
钟越之所以会选择这家公司,一来是因为另一家公司要价太高,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底线。二来是看重几个创始人的研发能力。
他的收购行动非常顺利,公司最大的股东,也即是最开始的投资者,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股份。公司现在陷入了困境,能够脱手简直是意外之喜。
经过一轮谈判之后,钟越以两千五百万的价格,收购了他手上百分之八十的股份。
在这笔交易中,他可以说是占了不小的便宜,光是年初扩建的生产线,就投入了两千万。
收购完成后,他没有一上来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一切暂时维持原样。他开了个会,宣布会加大对公司的投入之后,就一头扎进了公司的实验室里。
他制造过很多电池,都是使用“成长系统”的纳米机器人制造,简单快捷。可是对于工厂里如何制造电池,就完全不清楚了。
了解了电池制作的流程之后,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明明有着不错的产品,还会弄得亏损。
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
原本的公司,创始人团队跟投资者有过协议,投资者不插手公司的管理运营。而负责公司运营的创始人,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在产品上可以说是过度追求完美。
比如说,在电池同厂前的检测环节,国内一般的厂家,只有五次检测。而他们却一定坚持要二十次检测。光是这一样,就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当然,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保证出厂的电池的品质。但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