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想法很美,但是宋应星看出了其中牵扯到的小问题。
「大统,大顺的科举是好,可如此几年才能出来一批人才?大明的那些秀才、举人可没学过相关学,他们怎么办?完全抛弃他们吗?」
「这确实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
李自成很欣慰老宋能这样问。大明的那些秀才、举人不是孤立的一个个,而是一股庞大的势力。如何把他们拉拢过,对大顺来说个考验。
如果因为人家是念四书五经出,不懂新学,就把他们排除在大顺朝廷之,那严重程度相当于「自绝于人民」。毕竟大顺自身的人力储备是远远不够,真要全部撒出去可能连一个县衙都填不满。
必须给旧文人们一条出路。双方各取所需。
关于这个问,李自成已经有了大概思路。
「……士子们热衷功,是因为功名能带来利禄。我暂时的想法,承认他们的功名。
对待老人用老办,大顺仍然会举办旧式科举。那些童生、秀才们最多可以参加五届考,如果考不,那就止步于已有功名了。
同时他们也可以转向新,那就不限制年,不限制他考多少次。」
宋应星又问道:「这是一个折中的法,,旧文人能胜任大统领让他们担当的职务吗?」
李自成耐心解释道:「那自然会编辑相应教,他们经过学习后才会安排对口的职位。」
宋应星点点,「总算是给他们留了一条出路。那些人皓首穷经半辈,要是骤然间断了他们的功利之,怕是会对大顺基业产生很大的阻碍。」
李自成忽然冒出个主,「宋先,既然说到了这,不如年后就开一科?由先生担当主考。」
「不可不可!」
宋应星急忙摆,「我只是个举,哪里够格主考?那样容易招致非,有损大顺声望。」
李自成又假客气了一,宋应星坚决不答应。
也,让举人监考状,实在说不过去。士子们对这方面看的还是很重。尤其大顺现在实力有,不能做的太出格。
原历史,牛金星这个举,顾君恩这个秀才在大顺朝廷里走向高,他们对自己的出身忌讳啊。
两人大概是心里不平,也可能是有种扬眉吐气的感,然后对一群大明进士们奚落不,给李自成招了不少黑。
这次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所,李自成都有打算给冯起龙、狄遵制、韩霖等人走个后,让他们中个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