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北大有现成的剧目,你们直接用不就行了,何必又去搞一个半成品?”
“什么叫半成品?你们的话剧社还不一定有我们的北国剧社厉害,我们的黄会林老师水平可高了。”
“《俄狄浦斯》听说过吗?我们话剧社历史系的才子写的,你们写的东西还有这个好?”
一群坐得板正的年轻人坐在会议室,手中拿着活动议程表,激烈讨论着下个月北师大和北大四个社团联合举办的话剧巡回表演。
北师大的五四文学社,北国剧社。
北大的五四文学社,学生文工团话剧社。
这四个社团举办话剧巡回表演,这并不稀奇。
事实上各个高校每个社团,每个月都会举办活动,只是活动的大小不一罢了,而且老师和学生都乐于参加社团举办的校园活动。
现在双方因为话剧剧目的问题起了分歧,北大建议他们直接使用北大已经写好的剧目,而北师大要用自己的。
“好了,别吵了,自己写就自己写嘛。”
一个穿着褐色中山装胸口带着北大校徽的年轻男人摆摆手,劝解道。
此人名叫陈建功,北大五四文学社的骨干之一,也是《未名湖》的编辑,在社里有不小的威望。
有他劝解,双方喝了一杯茶水冷静下来。
陈建功见状岔开话题,“听说你们北师大出了一位大作家?真的假的?”
“的确如此,《芳草》和《夜晚的潜水艇》,建功应该都看过吧?绝对不比你们北大任何一位作家差。”
北师大这边的社长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与有荣焉的意味。
五四文学社最初是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很多学校的文学社都受到了五四运动精神的影响,强调文学的启蒙和思想解放作用。
北京大学的五四文学社是其中历史最悠久、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其他学校五四文学社的榜样或参考对象。
北大与北师大两校的五四文学社之间,经常会有文化交流和合作,举办联合文学活动、诗歌朗诵会、文学研讨会等。
但北大比北师大高出一头,即便是文学社上也是如此。
这些年以来北大涌现了许多诗人,作家,文学家,例如文学评论家谢冕、五四文学社的臧棣以及陈建功等人,都是活跃在京城各大高校的文学领域中的名人。
甚至是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海子、骆一禾、西川蔡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