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说回来,人傻钱多的张可,也给温甜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
嘲讽完温甜以后,张可将这段经历视为他革新杏坛西街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街口大肆宣传。
昔日的邻里这才得知原来现在温家小孙女竟然在公交车站旁边摆摊,一些老街坊就这么摸了过来吃一口糖水。
“小温你还真别说,平时天天吃不觉得,一阵子吃不到,真就觉得嘴里就馋这一口甜的。”
“对对对,几天吃不到都觉得口淡淡的,很不是滋味。”
秦叔叔和李阿姨是在市场里卖鱼的夫妻,一唱一和地表达着对温甜糖水的想念。
吃温家的糖水已经有十几年了。
得知糖水铺关门,他们还觉得可惜。知道温甜搞起了小摊,他们也比谁都开心。
即使小摊里糖水的品类不如以前的多,但记忆中的甜没有变味。
两个人吃着冰冰凉的清补凉,心里是暖暖的。
“小温做的糖水确实好吃,我们在家都做不出这个味。”
看着大家喜欢自己做的糖水,温甜很是满足,可没等她高兴太久,眼尖的她发现阿姨碗里的芋圆和西米都没动过,甚至李阿姨舀糖水时还特意避开了这些食材。
温甜疑惑,“阿姨不喜欢吃芋圆和西米吗?”
之前给他们做糖水的时候,没听说有这种忌讳啊。
她这一问,叔叔阿姨都是一愣,目光落在了那个只剩芋圆和西米的碗上。
实际上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她啊,胃不好,牙口也不好,不习惯吃这种糯糯的东西,怕不好消化。”秦叔叔替媳妇解释。
往常在糖水铺里选择多,李阿姨就能避开那些她不好吃的东西,没想到这次头一回光顾小摊,就翻了车。
见丈夫提起,李阿姨也挺不好意思的,“我看你这都是一碗一碗做好的,没好意思让你给重新做……”
话说到这份上了,她也不再拘着,多说了一句,“如果能自己选配料就好了。”
李阿姨随口说的一句话,放在平时温甜也许听过就算了。
可此时此刻的温甜,正为了清补凉制作熟练度进度缓慢的事伤透脑筋,听阿姨的话忽然醍醐灌醒。
她懂了!
之前为了方便售卖,又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料多划算,食客就会为糖水买账,导致温甜一直忽略了一点:能够自由搭配自己喜欢的配料,也是清补凉手欢迎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