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凝视着对方面庞上的阴晴不定。
骑士们无故不会去关心历史,但教会却是要必然记住历史的。
历史是教会的过往,是教会正统的宣称,因而教会要去记录历史,要去将过去的历史向后人述说。
犹太人接连修葺过两次圣殿,第一次被毁于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在圣经中留下《耶米利哀歌》一卷,记载着当时的惨状。
【他从上降下火来,深入我的骨骸;】
【他在我脚下设下罗网,使我陷落;】
【他使我终日孤寂,惆怅不已。】
在这之后,犹太人回归故土后,重建了圣殿,历史上称为第二圣殿。
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的将军,也就是后来的皇帝提图斯,镇压犹太人的起义,攻陷耶路撒冷,并摧毁了第二圣殿,使之仅剩下一面“哭墙”。
每一次圣殿被毁,都意味着一次屠城,意味着犹太人陷入绝望。
“你想让我们也陷入那等苦境吗?”
“向他们派出使者吧,告诉萨拉丁,如果他承诺让我们平安离开的话,我们愿意投降。”
巴利安回忆起当初盖里斯的言语,他将那些话复述给了在场的人。
【不可作无谓之牺牲,汝当记得:是百姓拥有土地,非土地拥有百姓。】
【惟有人民拥护之者,虽未加冕,亦为君王;唯有土地而无百姓者,不配称国。】
【当铭记,孤城不可久守,因其外无援,内无食;然萨拉丁非嗜血之人,汝可与之言和。】
【若其索赎金,汝当予之;若其拒绝,汝可示以威胁,以城中之穆斯林及圣地为质,然勿行屠杀之事,因世间之恨,已不应再增。】
——《巴利安书》第一章节选
对于现如今的巴利安来说,耶路撒冷圣城或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却是那人心中的圣堂。
与其让法兰克人的血染红耶路撒冷城,还不如将这里的人口转移到合适的地方去,静待时机图谋再起。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巴勒斯坦地区,土地其实并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人口。
萨拉丁有着千万规模的臣民,故而能一败再败。
法兰克人却只有不足其五十分之一。
若想重建耶路撒冷王国,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弥足珍贵。
当巴利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后,无论是那些骑士又或者伊拉克略宗主教,都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