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咿呼呀呼嗨呼嗨——”
蹦蹦戏,后来被人称为二人转,登场就俩人,一男一女,却能演好几个角色。
在东北,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在那个缺少娱乐的年代,唱蹦蹦戏的艺人,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后世的什么明星、歌手。
这要是逢年过节,哪个村儿请来唱戏班子唱蹦蹦戏,十里八乡的人都能赶过去听戏,那真叫一个如痴如醉。
小帽儿一甩出来,住在正房的这些客人心里就长草了。
于是随便披上大棉袄,趿拉着鞋,就往西厢房跑。
等客人来的差不多了,锣鼓点儿一变,先来段儿《大西厢》开场。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唱包头的身段儿挺好,嗓子也水灵,那双眼睛勾画的妩媚含情。
俩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一段大西厢唱听的众人都入了迷,不停的叫好。
开场唱上这么一段儿,紧接着戏班的班主就拿过来戏折子,请众人点戏。
大车店里经常有猫冬的胡子,戏班子的班主心里明镜儿一样。
所以他拿出来的戏折子,就跟平常不一样。
这上头的戏,不能涉及到官府、官兵,比如说《包公断后》、《回杯记》、《辕门斩子》等都不在其上。
再者,悲情的戏或者结局差的也不能唱,比如《冯奎卖妻》、《宝玉哭灵》、《罗成算卦》等。
最受青睐的是水浒戏,其中的《武松打店》、《血溅鸳鸯楼》、《燕青卖线》、《时迁探楼》,这些都对应了胡子砸窑、插千踩点儿的日常。
当然了,像《天缘配》、《红拂夜奔》、《吕布戏貂蝉》、《猪八戒背媳妇》之类的,更受欢迎。
主要是这些题材方便发挥,而且其中有不少荤段子,很受这些糙老爷们儿的喜欢。
戏班的班主眼力绝佳,直接把戏折子就送到了陈允哲、曲绍扬他们的跟前儿。
“几位掌柜的,赏个面儿,点两折戏。”
点戏不是白点的,要给赏钱,那肯定是找最有钱的人点。
“师父,有日子没听戏了,我点两出孝敬师父。”曲绍扬拿起戏折子翻看一下,随口说道。
“行啊,多点两折,也让大家伙儿都缓缓乏儿。”刘东山自然不反对,笑呵呵的点头。
这些日子在外头折腾,大家伙儿都挺累的,听听戏,放松放松,至于花钱,那都小事儿。